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ōng sú yì dǒng
成语注音 ㄊㄨㄥ ㄙㄨˊ 一ˋ ㄉㄨㄥˇ
成语简拼 tsy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widely negotiable(be easy to understan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成语示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7章:“当他被什么通俗易懂的道理感动的时候,他的心思会开朗起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成语典故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 和悦:平~(➊态度谦逊和蔼;➋指语言文字浅显)。 改变:~手。~地。变~。 交换:交~。贸~。 轻慢:贵货~土。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姓。

了解,明白:~事。懵~。他~得这是什么意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通』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易』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 《易·繫辭》《易》者,象也。 《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 《又》生生之謂易。 《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 《疏》隂陽變轉。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 《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 《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 《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 《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 《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 《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異。 《易·繫辭》乾以易知。 《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 《註》易謂芟治草木。 《孟子》易其田疇。 《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 《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何晏註》和易也。 《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 《註》皆謂易直。 《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 《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叶余支切。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懂』

《正韻》多動切,音董。懵懂,心亂也。◎按廣韻集韻,有𢤦字無懂字。正韻从省,收懂字,失𢤦字,而字彙兩字𠀤收。此古今筆畫之譌,而字愈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