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学问懂礼仪。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谓有学问懂礼仪。《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璧之姿,下就青衣之列?”一本作“通文达理”。 并列 通晓诗文,懂得礼仪。《平山冷燕》7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璧之姿,下就青衣之列?”△褒义。多用于学识方面。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通晓:洞~。练~。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到:到~。抵~。通宵~旦。 实现:目的已~。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姓。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姓。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达』《廣韻》《集韻》𠀤他計切,音替。 《字林》足滑也。 《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𤰞达。 《註》达,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與㒓同。 《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與達同。通也。一曰迭也。 俗作迖、迏,𠀤非。 《廣韻》唐割切《集韻》《韻會》陀葛切,𠀤音薘。 《玉篇》通也。 《書·堯典》達四聰。 《禮·禮器》君子之人達。 《左傳·昭七年》其後必有達人。 《註》知能通達之人也。 又通顯也。 《孟子》達不離道。 《又》達則兼善天下。 又薦也,進也。 《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前漢·黃香傳》在位多所薦達。 又生也,遂也。 《詩·周頌》驛驛其達。 《註》苗生出土也。 又《商頌》莫遂莫達。 又徧也。 《書·召誥》則達觀于新邑營。 《註》通達觀之,言周徧也。 又宜也。 《詩·商頌》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 《註》言無所不宜也。 又皆也。 《禮·禮器》君子達亹亹焉。 《註》達,猶皆也。 又專決行事曰專達。 《周禮·天官·小宰》大事從其長,小事則專達。 又以物相將曰達。 《周禮·夏官·懷方氏》達之以旌節。 《註》達民以旌節,達貢物以璽節。 又從入曰達。 《書·禹貢》達于河。 又夾室也。 《禮·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 《註》達,夾室也。各有五閣,以庋食物也。 又窻牖也。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註》每室八窻爲四達,天子之廟飾也。 又小羊名達。 《詩·大雅》先生如達。 《註》羊子易生,無留難也。 又州名。 《字彙補》梁萬州攺通州,宋攺達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達切,音闥。 《集韻》行不相遇也。 《正韻》挑達,往來相見貌。 《詩·鄭風》挑兮達兮。 《註》挑,輕儇也。達,放恣也。 《集韻》或作达。
『礼』《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 《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蠡。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 《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