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广陌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ōng qú guǎng mò
成语注音 ㄊㄨㄥ ㄑㄨˊ ㄍㄨㄤˇ ㄇㄛˋ
成语简拼 tqg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通衢廣陌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成语示例


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觉得先走的倒都是平如砥、直如绳的通衢广陌,一片太阳光照着马蹄蹴起的香尘,一闪一闪的发出金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牛僧儒《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


成语典故

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陌:田间小路。四通八达的大路和空旷的小路。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一》:“譬夫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 并列 四通八达的大路。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多用于街道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

同“庵”。草屋。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广部》:“馥謂广即庵字,隸嫌其空,故加奄,變象形為諧聲。”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阡~。~上。~头(路边)。~路(a.田间道路;b.指路上相见而不认识的人,如“视同~~”)。 生疏,不熟悉:~生。 市中街道: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通』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衢』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劬。 《玉篇》四達道也。 《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 《易·大畜》何天之衢。 《左傳·昭二年》尸諸周氏之衢。 《註》衢,道也。 《楚辭·天問》靡蓱九衢。 《註》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 《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 《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又檀衢,齊市名。 《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又州名。 《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又《類篇》俱遇切,音屨。行也。○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又《韻補》叶音求。 《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广』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𠀤醃上聲。 《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 《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 《增韻》棟頭曰广。 《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又《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又《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晃切,光上聲。 《說文》殿之大屋也。  又《玉篇》廣,大也。 《廣韻》廣,闊也。 《易·繫辭》廣大配天地。 《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又姓。 《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又《玉篇》古曠切,光去聲。 《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 《釋文》廣,古曠反。  又車名。 《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 《註》廣車,橫𨻰之車也。 《釋文》廣,古曠反。 《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 《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 《宣二年》分爲二廣。 《註》十五乗爲一廣。  又《正字通》音曠。 《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 《註》廣,開泰貌。  又與曠通。 《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又姑黃切,音光。 《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 《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音義》廣,音光。  又《韻補》叶果五切,音古。 《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陌』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𠀤音貊。 《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又市中街也。 《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又《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又姓。見《正字通》。  又《唐韻正》古音莫各反。 《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 《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 《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又借作百。 《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 《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 《正韻》亦作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