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沙轶漠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ú shā yì mò
成语注音 ㄩˊ ㄕㄚ 一ˋ ㄇㄛˋ
成语简拼 ysy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逾沙軼漠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于是自昔辨发卉裳,羁縻之所未至;逾沙轶漠,言语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成语典故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于是自昔辨发卉裳,羁縻之所未至;逾沙轶漠,言语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 并列 轶,超越。穿越沙漠。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3:“~,言语之所未通。”△多用于指经历险远的路途。→逾山越海 ?足不出门 足不出户 足不逾户 足不窥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越过,超过:~期。~常(超过寻常)。~分(fèn )(过分)。~越。~恒(超过寻常)。 更加:~甚。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姓。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超过:~伦(超过同辈)。~才(出众的才能)。~材(不平凡的人才)。 散失:~事。~闻。 古同“溢”,充满而流出。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北。 空旷:广~。荒~。~~。 冷淡地,不经心地:~视。~不关心。 同“寞”,寂静无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逾』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俞。 《玉篇》越也,遠也,進也。 《書·禹貢》逾于洛。  又《秦誓》日月逾邁。 《正韻》或作踰、隃。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𠀤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𥠇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𠀤音蓑。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稼切,音嗄。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

『漠』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𠀤音莫。 《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 《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 《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 《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又與寞通。 《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又與莫通。 《爾雅·釋詁》漠,謀也。 《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 《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江名。 《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與𡻟同。或从水,亦作㵹。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 《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又叶莫卜切,音木。 《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𥳑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