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
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阱》:“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 并列 隐藏踪迹和形体。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翦蔓除根才事稳。”△用于形迹方面。
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隐,消失:~迹。~隐。
脚印:踪~。足~。血~。笔~。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姓。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 对照,比较:相~见绌。 状况,地势:~势。 古同“型”,模子。 古同“刑”,刑罚。
《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 《說文》遷也。 《玉篇》逃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 又《廣韻》隱也,去也。 《詩·小雅》勉爾遁思。 《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 又迴避也。 《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 又遁甲。 《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義同。 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與巡同。 《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 又與逡通。 《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
『形』《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邢。 《說文》象形也。 《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 《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註》貌,姿體。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 《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 《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註》得形勢之勝便者。 《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 《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 《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按與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