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凛然


   犹道貌岸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o mào lǐn rán
成语注音 ㄉㄠˋ ㄇㄠˋ ㄌ一ㄣˇ ㄖㄢˊ
成语简拼 dmlr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道皃凛然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道貌岸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


成语典故

犹道貌岸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 见“道貌岸然”。《敦煌变文》51:“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仪形畾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面容:面~。容~。~相。以~取人。 外表的样子:礼~。~合神离。道~岸然。 外观:全~。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描绘,画像:“命工~妃于别殿”。

寒冷:~冽。~~。 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道』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

『貌』

《廣韻》莫敎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敎切,𠀤音𩛨。 《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 《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又《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 《註》或謂委貌爲𤣥冠。 《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皁絹爲之。  又《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 《註》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又姓。 《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又《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 《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 《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又與邈同。遠也。 《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 《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 《集韻》或作䫉。

『凛』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𠀤音廩。 《說文》寒也。 《玉篇》凛凛,寒也。 《韻會》凄淸也。 《集韻》或作𤺡。

『然』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