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矢如冰


   东晋 王敦 谋反, 晋明帝 化装去察看 王敦 营垒。走后, 王敦 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輒以水灌之”;而追的人“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事见《晋书·明帝纪》。后以“遗矢如冰”指代其事。 宋 苏辙 《湖阴曲》:“遗矢如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 shǐ rú bīng
成语简拼 ysrb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东晋 王敦 谋反, 晋明帝 化装去察看 王敦 营垒。走后, 王敦 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輒以水灌之”;而追的人“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事见《晋书·明帝纪》。后以“遗矢如冰”指代其事。 宋 苏辙 《湖阴曲》:“遗矢如冰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晋书.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俄而追者至,……见马粪冷,……不追,帝仅而获免。” 东晋王敦谋反,晋明帝得知消息后,微服乘马悄悄察看了王敦军营。明帝走后,王敦立即派人骑马追赶。明帝的马在路上拉了矢(同屎),他赶紧把马粪用水浇冷。追的人见马粪已经很冷,以为明帝已远去多时,遂不再追赶了。后因以“遗矢如冰”用为过时已久,难以追赶的典故。 宋.苏轼《湖阳曲》:“遗矢如冰已去遥,明日神兵下赤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丢失:~失。~落。 漏掉:~忘。~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抛弃:~弃。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矢』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冰』

《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𠀤逼平聲。 《說文》本作仌。 《徐曰》今文作冰。 《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 《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 《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又《爾雅·釋器》冰,脂也。 《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蓋曰冰。 《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註》冰,櫝丸蓋。 《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又《集韻》《正韻》𠀤魚陵切,音凝。同凝。 《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 《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 《註》謂涕著須而凝也。 《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又《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 《𨻰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