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毁就誉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huǐ jiù yù
成语注音 ㄅ一ˋ ㄏㄨㄟˇ ㄐ一ㄡˋ ㄩˋ
成语简拼 bhj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避毁就譽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墨子 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成语典故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墨子.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枉何伤?” 连动 回避毁谤而追求称誉。《墨子·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去之苟道,受枉何伤?”△多用于情状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防止:~免。~孕。~嫌。~雷针。

破坏损害:~灭。~害。~弃。销~。 烧掉:烧~。焚~。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成两个小凳子。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谤。~誉。诋~。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古同“豫”,欢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毗義切,音鼻。 《玉篇》迴避也。 《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 《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 《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 《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 《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僦切,音鷲。 《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 《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 《廣韻》成也,迎也。 《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 《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 《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 《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 《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 《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 《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 《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 《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