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让贤路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ràng xián lù
成语注音 ㄅ一ˋ ㄖㄤˋ ㄒ一ㄢˊ ㄌㄨˋ
成语简拼 brxl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避讓賢路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成语典故

述宾 自己辞职隐退,让位于有才能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褒义。多用于让贤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防止:~免。~孕。~嫌。~雷针。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请:~茶。 许,使:不~他来。 任凭:~他闹去。 被:~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闪避:~开。当仁不~。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古同“攘”,侵夺。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种类:一~货色。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车:筚~。乘~。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毗義切,音鼻。 《玉篇》迴避也。 《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 《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 《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 《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 《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路』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賂。 《說文》道也。 《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 《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 《爾雅·釋宮》路,旅途也。 《註》途卽道也。 《又》一達謂之道路。 《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傳》路,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 《註》王在焉曰路。 《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 《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 《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 《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𡉏貌。 《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 《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又與輅同。 《禮·月令》乗鸞路。 《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 《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 《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