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就易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nán jiù yì
成语注音 ㄅ一ˋ ㄋㄢˊ ㄐ一ㄡˋ 一ˋ
成语简拼 bnj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避難就易
成语英文 choose easier way(take the line of least resistance)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成语示例


有些地方你的确说出了我的弱点,比如你说我避难就易地在手法上取巧。巴金《生之忏悔·我的自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成语典故

就:凑近。躲开困难,拣容易的做。《元史.文宗纪四》:“御史台臣劾奏:‘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巴金《生之忏悔.我的自剖》:“有些地方你的确说出了我的弱点,比如你说我避难就易地在手法上取巧。” 连动 避开艰难的,拣容易的做。有时也指先从容易的做起。鲁迅《译文序跋集·壁下译丛》小引:“加以自己常有~之心,一遇工作繁重,译时费力,或预料读者也大约觉得艰深讨厌的,便放下了。”△多用于方法方面。也作“避难趋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防止:~免。~孕。~嫌。~雷针。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 和悦:平~(➊态度谦逊和蔼;➋指语言文字浅显)。 改变:~手。~地。变~。 交换:交~。贸~。 轻慢:贵货~土。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毗義切,音鼻。 《玉篇》迴避也。 《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 《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 《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 《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 《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僦切,音鷲。 《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 《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 《廣韻》成也,迎也。 《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 《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 《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 《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 《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 《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 《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 《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 《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易』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 《易·繫辭》《易》者,象也。 《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 《又》生生之謂易。 《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 《疏》隂陽變轉。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 《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 《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 《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 《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 《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 《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異。 《易·繫辭》乾以易知。 《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 《註》易謂芟治草木。 《孟子》易其田疇。 《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 《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何晏註》和易也。 《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 《註》皆謂易直。 《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 《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叶余支切。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