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讼棠


   邵伯 ( 召公 奭 )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輒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輒请邻里应对送餉,比事迄,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ào bó sòng táng
成语简拼 sbst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邵伯 ( 召公 奭 )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輒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輒请邻里应对送餉,比事迄,竟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源见“召公棠”。邵,通“召”。称扬决狱公正,各得其所。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讼不讼辄连月日,举室释作,以相瞻视,辞人之家,辄请邻里应对送饷,比事迄,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甚违邵伯讼棠之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 姓。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父。~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 姓。

〔大~子〕丈夫的大哥。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 争辨是非:争~。聚~纷纭。 自责:自~。 古同“颂”,颂扬。

〔~梨〕a.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杜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邵』

《集韻》《韻會》時照切《五音集韻》市照切,𠀤音紹。 《廣韻》邑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侯伐晉,戍郫、邵。 《註》晉邑。  又姓。與召通。召公奭之後。 《史記·白起傳》雖周、邵、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又邵陵,地名。 《史記·秦本紀》齊桓公伐楚,至邵陵。 《左傳·僖四年》作召陵。 《正字通》从邑者,爲邑,爲姓。从卪者訓勸勉,又訓高也。俗多譌混。

『伯』

《唐韻》《集韻》《正韻》𠀤博陌切,音百。 《說文》長也。 《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 《詩·小雅》伯氏吹塤。  又第三等爵曰伯。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 《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 《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婦人目其夫曰伯。 《詩·衞風》伯也執殳。  又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 《詩·小雅》旣伯旣禱。 《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 《註》伯趙,伯勞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 《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 《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又《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又叶蒲各切,音博。 《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又叶壁益切,音必。 《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又叶博故切,音布。 《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或書作㭻。 《爾雅·釋木》杜,甘棠。 《郭璞疏》今之杜棃,赤色者名赤棠,白者亦名棠。 《詩·召南》蔽芾甘棠。 《草木疏》甘棠,今棠棃,子色白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堅韌,可作弓幹。  又沙棠,木名。味如李,無核。 《呂氏春秋》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又其木可爲舟。 《李白·題新津北橋樓詩》木蘭之枻沙棠舟。  又車兩旁橫木也。 《釋名》棠,𨅨也。在車兩旁𨅨幰,使不得進却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又落棠,山名。日入處。 《淮南子·冥覽訓》日入落棠。  又姓。 《左傳》齊大夫棠無咎。  又複姓。 《廣韻》吳王弟夫槩王奔楚,爲棠谿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