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架之藏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è jià zhī cáng
成语注音 一ㄝˋ ㄐ一ㄚˋ ㄓ ㄘㄤˊ
成语简拼 yjz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鄴架之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成语示例


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如贵地友人家有邺架之藏,欲一就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成语典故

源见“邺侯书”。称扬藏书丰富。清 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之十一:“如贵地友人家有邺架之藏,欲一就观。” 偏正 邺,指邺侯,即唐李泌。李泌家多藏书,后因以“邺侯之藏”美称他人的藏书。语本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如贵地友人家有~,欲一就观。”△褒义。用于藏书方面。→插架万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 姓。

用做支承的东西:书~。衣~。绞~。 支承,搀扶:~桥。~不住。~空。 互相殴打,争吵:打~。劝~。 量词,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五~飞机。 捏造,虚构:~词诬控。 古同“驾”,凌驾。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架』

《唐韻》古訝切《集韻》《正韻》居迓切《韻會》居訝切,𠀤音駕。 《類篇》與榢同。亦作枷。杙也,所以舉物。  又衣架也。 《爾雅·釋器疏》凡以竿爲衣架者名箷。  又《正韻》屋架也。 《儀禮·少宰饋食註》大夫士廟皆兩下五架。  又《廣韻》舉閣也。  又《韻會》棚也。  又以架架物。 《詩·周南·鄭箋》鵲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藏』

《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