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垒神荼


   二神名,传说能治二鬼,后世奉为门神。指门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ù lěi shēn shū
成语简拼 yls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二神名,传说能治二鬼,后世奉为门神。指门神。


成语示例


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宋·姜虁《鹧鸪天》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山海经新释》卷十二:“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成语典故

源见“神荼郁垒”。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旧时民间奉为门神。亦指桃符,春联。宋 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 神荼写未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堡~。营~。对~。 砌:~墙。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 表情:~色。~采。~姿。~志。 精神:~清气爽。 姓。

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生灵”)。 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 古同“涂”,涂炭。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郁』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㤢。 《集韻》地名。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又郁郁,文盛貌。 《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又《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又姓。 《廣韻》魯相有郁貢。  又叶越逼切,音逸。 《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紆物切,音罻。 《說文》木叢生者。 《詩·秦風》鬱彼北林。 《傳》鬱,積也。 《疏》鬱積而茂盛。  又《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 《傳》棣屬。 《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又《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 《疏》鬱陶,憤結積聚之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鍾弇則鬱。 《註》聲不舒揚。  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 《註》鬱,腐臭也。  又《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 《註》鬱,滯也。  又《爾雅·釋言》鬱,氣也。 《疏》謂鬱蒸之氣也。  又《廣雅》鬱,長也。  又《廣韻》鬱,幽也,悠思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  又水名。 《山海經》鬱水出象郡。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干祿字書》俗作欝。  又與𩰪通。 《周禮·春官》鬱人和鬱鬯,以實彝而𨻰之。 《註》鄭司農云:鬱,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鬱爲草若蘭。

『垒』

《廣韻》力委切。與累通。 《說文》垒,墼也。積塹爲牆壁也。 《廣韻》力軌切《集韻》《韻會》魯水切,𠀤音藟。 《說文》軍壘也。 《禮·曲禮》四郊多壘,卿大夫之辱也。 《周禮·夏官》量人掌營軍之壘舍,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里。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虛南衆星曰羽林天軍,軍西爲壘。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平南越,內增七校,中壘其一也。  又姓,後趙壘澄,晋梓潼太守壘錫。  又《集韻》艮斐切。山貌。  又倫追切,音纍。畏壘,山名。 《莊子·庚桑楚》北居畏壘之山。  又玉壘山,在灌縣西,唐貞觀閒設關于其下。 《岑參詩》玉壘天晴望,諸峰盡覺低。  又重也。一曰壯貌。 《前漢·鮑宣傳》魁壘之士。  又冢相次也。 《張載·七哀》北邙何壘壘。  又與累同。 《荀子·大略篇》不憂其係壘也。  又與礌同。 《前漢·李陵傳》下壘石。  又《廣韻》呂䘏切《集韻》《韻會》列戌切,𠀤音律。鬱壘,神名。 《風俗通》上古有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在東海度朔山桃樹下,𥳑閱百鬼,其不循理者,持以葦索,執以飼虎。 《張衡·東京賦》度朔作梗,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臘祭夕桃符之制由此。神荼,音伸舒。

『神』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 《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 《書·大禹謨》乃聖乃神。 《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 《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又諡法。 《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 《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 《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叶時連切,音禪。 《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 《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荼』

《唐韻》《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𠀤音𣗪。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𠀤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