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隆晒书


   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ǎo lóng shài shū
成语注音 ㄏㄠˇ ㄌㄨㄥˊ ㄕㄞˋ ㄕㄨ
成语简拼 hls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郝隆曬書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成语示例


郝隆晒书的故事让人发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成语典故

源见“晒腹”。谓诗书已尽在腹中,富有学问。唐 李瀚《蒙求》:“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 【今译】 古时风俗七月七日晾晒书籍、衣裳。晋代郝隆七月七日袒腹卧于阳光之下,人问他缘故,他答道:“我也晒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诗书满腹,学识渊博。 【典形】 腹中书时晒、晒腹囊、晒腹人、晒腹中书、晒书。 【示例】 〔腹中书时晒〕 唐·严武《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晒腹囊〕 宋·苏辙《初闻得校书郎》之一:“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 〔晒腹人〕 宋·刘筠《戊申年七夕》:“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晒腹中书〕 宋·王令《赠致政郭太丞》:“一斗独倾花下酒,五车时晒腹中书。” 〔晒书〕 清·程先贞《篾丝箧》:“不如七夕秋阳暖,袒腹空庭自晒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 姓。

盛大,厚,程度深:~冬。~重(zhòng )。 兴(xīng )盛:兴~。~盛(shèng )。 高,高起:~起。~穹。~准(高鼻梁)。 尊崇:~师。 姓。

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使它干燥;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图。冲~。晾~。 〈方〉置之不理,慢待:我让他~在那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郝』

《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𠀤音壑。 《說文》右扶風鄠盩厔鄕名。  又姓。 《廣韻》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鄕,因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隻切,音釋。 《爾雅·釋訓》郝郝,耕也。 《註》言耕土解散也。  又《廣韻》姓也。 《前漢·功臣表》衆利侯郝賢。  又人名。 《史記·虞卿傳》使趙郝約事于秦。 《註》音釋。  又《廣韻》《集韻》𠀤昌石切,音尺。鄕名。

『隆』

《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𠀤音癃。 《說文》豐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 《爾雅·釋山》宛中隆。 《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又與窿通。 《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 《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  又《玉篇》盛也。 《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 《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 《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 《註》隆冬,猶言盛冬也。  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 《註》隆,猶多也。  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國之隆也。 《註》隆,猶尊也。 《史記·平準書》方隆貴用事。  又《前漢·王莽傳》臣莽夙夜隆就孺子。 《註》隆,長也。言成就之,使其長大也。  又厚也。 《後漢·皇后傳》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  又《前漢·五行志》沛城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又地名。 《史記·晉世家》齊伐魯,取隆。 《註》隆,卽龍也。魯地有隆山。  又州名。後周陵州,宋升隆州。  又豐隆,雷師。 《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 《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叶盧王切,音郞。 《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叶閭承切,音棱。 《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雲根可棲,樂此隈岑。

『晒』

《字彙補》與曬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所寄切,音躧。 《說文》暴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臣聞白日曬光,幽隱皆照。 《註》師古曰:曬,暴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賣切,音𨢦。 《玉篇》暴乾物也。亦作䵘。  又《集韻》所嫁切,音嗄。義同。  又抽知切,音摛。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