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斤斫


   同“郢匠挥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g rén jīn zhuó
成语注音 一ㄥˇ ㄖㄣˊ ㄐ一ㄣ ㄓㄨㄛˊ
成语简拼 yrj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郢匠挥斤”。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诗:“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成语典故

同“郢匠挥斤”。唐 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韵因以答贶》:“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见“郢匠挥斤”。唐·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计较”)。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伐。~丧(sàng )(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郢』

《唐韻》以整切《集韻》《韻會》以井切《正韻》庾頃切,𠀤音穎。 《說文》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里。 《公羊傳·宣十二年》邲之戰,子重諫曰:南郢之與鄭,相去數千里。◎按《六書故》云:郢,楚所都,今爲江陵府江陵縣。子西遷郢於鄀,楚考烈王自𨻰徙壽春,亦命曰郢。名雖同而地則異也。  又《字彙補》節氣名。 《管子·幼官篇》十二小郢,十二中郢。  又叶以成切,音盈。 《應劭·風俗通》干木息偃以籓魏,包胥重繭而存郢。管氏朱絃而三歸,平仲辭邑以濯纓。 或省作𨙼。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斤』

《唐韻》《集韻》《韻會》𠀤舉欣切,音筋。 《說文》斫木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 《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 《集韻》或作釿。  又《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 《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 《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 《註》六兩爲鍰。  又姓。 《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焮切,音靳。 《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 《詩·周頌》斤斤其明。 《傳》斤斤,明察也。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斤斤,仁也。

『斫』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𠀤音灼。 《說文》擊也。 《玉篇》刀斫。 《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 《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 《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