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俚浅陋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ǐ lǐ qiǎn lòu
成语注音 ㄅ一ˇ ㄌ一ˇ ㄑ一ㄢˇ ㄌㄡˋ
成语简拼 blql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鄙俚淺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王傥《唐语林 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成语典故

并列 粗俗浅薄。多用于说话或写文章。鲁迅《热风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高雅的人说:‘白话~,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贬义。多用于情状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品质低劣:卑~。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民间的,通俗的:~俗(粗俗)。~语。~歌。~曲。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不久,时间短:年代~。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颜色淡薄:~红。~淡。

〔~~〕流水声。 (淺)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 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见识小:浅~。孤~寡闻。 轻视:~今而荣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鄙』

《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 《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

『俚』

《廣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李。 《說文》俚,聊也。 《前漢·季布傳贊》其畫無俚之至耳。 《註》晉灼曰:計畫無所聊賴。  又鄙俗也。 《前漢·司馬遷傳贊》質而不俚。 《司馬貞曰》俚卽鄙也。  又野人歌曰俚。  又《博物志》交州夷名曰俚子。  又通作里。 《詩·大雅》云如何里。 《註》愛也。與俚同。

『陋』

《唐韻》盧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郞豆切,𠀤音漏。 《說文》阨陝也。 《論語》在陋巷。 《疏》隘陋之巷。 《左傳·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設備。  又《玉篇》醜猥也。 《唐書·盧杞傳》郭子儀曰:杞貌陋心險。  又《玉篇》隱小也。 《廣韻》疎惡也。 《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又《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 《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唐韻正》魯故反,音路。 《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趨。於是觀禮,禮舉儀具。 《說文》本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