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宋史·礼志八》:“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汜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
《宋史?礼志八》:“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汜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
两性结合:~偶。~种(zhǒng)。 相互分工合作:~合。~器。 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料。~制。~伍。~药。~色。~餐。 有计划地分派、安排:~备。~置。~给(jǐ)。分~。搭~。 把缺少的补足:~套。~乐(yuè )。装~。 衬托,陪衬:~搭。~角儿(jué)。~殿。红花~绿叶。 够得上:~得上。 古代把罪人遣放到边远地区充军:~军。发~。刺~。
受用:~福。~乐。~誉。~年(敬辞,享有的年岁,对人或朝代而言)。~受。~用。~有。~国(帝王在位年数)。安~。分~。 贡献(指把祭品,珍品献给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堂。~殿。
水决后又流入。 〔~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 不流通的小沟渠。
《唐韻》《集韻》滂佩切《韻會》滂沛切,𠀤音嶏。 《說文》酒色也。 又《玉篇》匹也,媲也,對也,當也,合也。 《易·繫辭》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 《書·君牙》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又夫婦曰配偶。 《易·蒙卦·納婦吉傳》婦者,配己而成德者也。 《詩·大雅》天立厥配,受命旣固。 又《增韻》侑也。 《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禮·雜記》男子祔于王父則配。 又《禮·禮器》齊人將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 《註》配林,林名。 又《韻會》流𠛬隸也。 《王溥·五代會要》晉天福三年,左街從人韓延嗣徒二年半,刺面,配華州,發運務。或曰唐雖有配流嶺南之文,然配法刺面,當始於此。 又《五音集韻》補妹切,音朏。匹也,合也。 又《韻會》叶鋪枚切,音坯。 《張衡·東京賦》然後宗上帝於明堂,推光武以作配。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
『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兩切,音響。獻也,祭也,歆也。 《禮·曲禮》五官致貢曰享。 《孔安國曰》奉上之謂享。 又宴享。 《左傳·成十二年》享以訓恭儉,宴以示慈惠。 又同亨。詳亨字註。 又《韻補》叶許陽切,音香。 《詩·小雅》吉蠲爲饎,是用孝享。叶下王疆。 又《前漢·郊祀歌》嘉籩別𨻰,庶幾宴享。滅除凶災,烈騰八荒。
『从』《說文》從本字。 《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 《說文》本作从。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云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𨻰》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 《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御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汜』《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𠀤音似。 《說文》水別復入水也。 《爾雅·釋水》水决復入爲汜。 《疏》凡水之岐流復還本水者。 《釋名》汜,止也。如出有所爲畢已復還而入也。 又《說文》一曰汜,窮瀆也。 《爾雅·釋丘》窮瀆,汜。 《疏》謂困窮不通之水瀆名汜也。亦得名谿。 《詩·召南》江有汜。 《木華·海賦》枝岐潭淪,渤蕩成汜。 又水名。在河南成臯縣。 《山海經》浮戲之山,汜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前漢·高帝紀》漢數挑成臯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大司馬咎怒,渡兵汜水。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 《註》臣瓚曰:今成臯東汜水是也。師古曰:此水舊讀音凡,今彼鄕人呼之爲祀。 又縣名。 《廣輿記》汜水縣屬開封府,古東虢地,漢成臯,隋汜水。 又洲名。 《水經注》龍陽縣汜洲長二十里,吳丹陽太守李衡植柑於其上。 又濛汜,日入處也。 《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濛汜。 又《韻會》養里切,音以。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