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


   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sè cái qì
成语注音 ㄐ一ㄡˇ ㄙㄜˋ ㄘㄞˊ ㄑ一ˋ
成语正音 “色”,不能读作“sǎi”。
成语简拼 jscq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酒色財氣
成语英文 wine, women, avarice and prid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李生起而观之,乃是一首词,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成语典故

嗜酒、好色、贪财、逞气为人生四种应戒之事。金.王喆《西江月.四害》词:“堪叹酒色财气,尘寰被此长迷。”明.贾仲明《升仙梦》一折:“先将他点化为人,后指引来入仙队,断绝了利锁名缰,逼绰了酒色财气,有一日得道成仙,直引到瑶池之会。”清.颐琐《黄绣球》一○回:“一戴了日本式帽子,一穿了双洋式革履,昂然入市,把酒色财气看为英雄豪杰的分内常事,甚而借着妓女优伶,讲求运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请言旧派中之王学,晚明学风之敝,流为狂禅,满街皆是圣人,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猖幻至此,势固不得不有所因革。” 并列 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是最易致人祸害的四样事。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满街皆是圣人,~不碍菩提路。”△常用于表示人生四样应戒之事物。→声色犬马 ?五蕴皆空 “酒色财气”谓 “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为人生四戒。 “酒”,以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品,种类繁多,传为杜康为酿酒的发明者。《说文·巾部》: “帚……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故后世 “杜康”即为 “酒”之代称。三国·魏·曹操 《短歌行》就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酿酒发酵的时间越长越好,故有 “陈年佳酿”之说,比如十二年的 “白云边”酒,就比九年的 “白云边”酒好。 “酒”之所以叫酒,言其 “久”也。犹如韭菜,越割越长,亦言其 “久”,故云韭菜。 《说文·酉部》: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段注: “宾主百拜者,酒也; 淫酗者,亦酒也。”知 “酒”之作用有善恶之分。有时,酒能助兴 ( 斗酒诗百篇) ,或协调关系 ( 杯酒泯恩仇) ,等等;有时,“淫酗”则可要人性命,或闹事 ( 天子尚且避醉汉) ,或闯祸( 醉驾等) 。不过,在我们这礼仪之邦,“酒文化”的本质、主流却是好的。 “色”,女色。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赵岐注:“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然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子罕》) 。好色之徒不像好德的人那样注重品德修养,见财起心、见色起意,往往干出坏事。 “汉王重色思倾国”,结果身败国破,落得个 “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 《长恨歌》) 。 古人认为 “色为伐性之斧”,沉溺于女色的人多是短命的。 “酒为色之媒”,故酒后易乱性,酒后易失德,酒后淫逸决非君子 ( 当然指的是醉酒之后) 。“酒后不入室”则不伤身。 “财”,金钱。 “钱能通神”, “有钱能使鬼推磨”,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当然是些世俗的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对金钱的态度,反映出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的一毛不拔,世人谓之为“铁公鸡”、守财奴; 有的又挥金如土、大肆挥霍,世人谓之为 “败家子”; 有的则认为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钱是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因而有个正确的金钱观。有时,“文钱难住英雄汉”,当人极为困窘时,如能 “仗义疏财”,施以援手,实为功德之举。 “气”,骨气、秉性。每个人均有其个性、脾气,“人生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在生气时应当克制,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张之洞就曾在床头写下过 “制怒”二字以克制一时之气。争强好胜、盛气凌人、怒气冲天、霸气,皆为人之秉性所致,世谓之 “逞气”。有人则相反,懦弱、胆怯,有的甚至在坏人面前毫无勇气、在敌人面前毫无骨气。 旧时,人们对 “酒色财气”是视之为戒的。然亦有人相反,认为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不能行事,无气反被人欺”,因此,对酒、色、财、气四者极力图之,不少也就成了黑社会分子,成了社会渣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金钱和物资:~产。~富。~经。~贸。~东。~政。~务。~会(kuài )。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 欺压:受~。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酒』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 《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 《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 《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 《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 《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又𤣥酒,明水也。 《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又天酒,甘露也。 《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又官名。 《周禮·天官》酒正。 《註》酒官之長。 《又》女酒。 《註》女奴曉酒者。  又祭酒,尊稱之號。 《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 《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又酒旗,星名。 《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 《註》邑在河南。  又《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 《註》酒泉,今肅州。  又姓。明有酒好德。  又人名。 《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又《韻補》叶子小切,音剿。 《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又叶子與切,音苴。 《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色』

《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

『气』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𠀤音炁。 《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又與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𠀤音乞。 《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 《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 《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𠀤音气。 《玉篇》𠋫也,息也。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繫辭》精氣爲物。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 《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 《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 《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 《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 《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 《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 《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 《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 《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 《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 《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𠋫氣法。 《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 《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 《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又》日旁雲氣,人主象。 《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 《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 《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 《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 《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與餼、䊠𠀤通。 《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叶去訖切,音乞。 《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謁切,音朅。 《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