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食征逐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shí zhēng zhú
成语注音 ㄐ一ㄡˇ ㄕˊ ㄓㄥ ㄓㄨˊ
成语简拼 jsz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酒食徵逐
成语英文 wine-and-meat friends inviting each other to feasts and sensual pleasure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


成语示例


清·文康《官场现形记》第20回:“至于衣服奢华,酒食征逐,尤宜切戒。”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成语典故

征:征召,召唤。逐:追逐,追随。指相互邀请吃喝享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清.王韬《徐古春〈耆旧诗存〉序》:“慨自世衰道微,平居酒色相征逐,谬托诗文以通声气。”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公子性洒落,好交游,顾酒食征逐从未破悭囊,友某窥其状意若窘甚。”《官场现形记》二○回:“至于衣服奢华,酒食征逐,尤宜切戒。夏葛冬裘,但求适体御寒足矣,何须争新炫富,必合时趋。” 主谓 征,召唤。逐,追逐。酒肉朋友相互追求享乐。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官场现形记》20回:“至于衣服奢华,~,尤宜切戒。”△贬义。常用于写朋友间追求吃喝玩乐。→三朋四友 ?门无杂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吃:~肉。~欲。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酒』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 《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 《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 《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 《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 《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又𤣥酒,明水也。 《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又天酒,甘露也。 《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又官名。 《周禮·天官》酒正。 《註》酒官之長。 《又》女酒。 《註》女奴曉酒者。  又祭酒,尊稱之號。 《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 《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又酒旗,星名。 《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 《註》邑在河南。  又《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 《註》酒泉,今肅州。  又姓。明有酒好德。  又人名。 《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又《韻補》叶子小切,音剿。 《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又叶子與切,音苴。 《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食』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𠀤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𠀤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征』

《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証平聲。 《爾雅·釋言》行也。 《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詩·小雅》之子于征。  又《韻會》征,伐也。 《易·離卦》王用出征。 《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又姓。 《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 《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 《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 《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又通正。 《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 《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 《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 《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 《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 《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 《書·洪範》念用庶徵。 《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 《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 《儀禮·士昏禮》納徵。 《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 《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 《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 《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 《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 《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 《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 《音義》今徵縣。 《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 《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 《玉篇》宮徵也。 《爾雅·釋樂》徵謂之迭。 《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 《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又《樂記》徵爲事。 《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 《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 《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 《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 《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逐』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