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献日


   同“野人奏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ě rén xiàn rì
成语注音 一ㄝˇ ㄖㄣˊ ㄒ一ㄢˋ ㄖˋ
成语简拼 yrxr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野人獻日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野人奏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欧阳玭《野人献日赋》


成语典故

同“野人奏曝”。唐 欧阳玭有《野人献日赋》。 见“野人奏曝”。唐·欧阳玭有“野人献日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 界限,范围:分~。视~。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野』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𠀤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又《韻會》朴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 《註》野司𡨥,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猪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𠀤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又《韻補》叶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又叶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叶常御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献』

《篇海》同獻。 《字彙》俗獻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建切,音憲。 《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 《禮·曲禮》犬曰羹獻。  又《廣韻》進也。 《爾雅·釋詁》享獻也。 《疏》致物於尊者曰獻。 《周禮·天官·小宰》膳獻。 《註》膳獻,禽羞俶獻也。  又《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  又《書·益稷》萬邦黎獻。 《傳》獻,賢也。 《論語》文獻不足故也。  又《爾雅·釋言》獻,聖也。 《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獻則。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本作犧,或作戲。詳牛部犧字註。  又《禮·明堂位》周獻豆。 《註》獻,疏刻之。 《疏》正義曰:獻,音娑。娑是希疏之義,故爲疏刻之。 《釋文》素何反。  又《集韻》魚羈切,音宜。儀也。 《周禮·春官·司尊彝》鬱齊獻酌。 《註》鄭司農云:獻,讀爲儀。儀酌有威儀多也。  又《正韻》虛宜切,音羲。 《前漢·王莽傳》建華蓋,立斗獻。 《註》師古曰:獻音犧,謂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又叶虛言切,音軒。 《詩·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日』

《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𠀤音𦨙。 《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又《韻補》叶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后作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