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清·辛弃疾《仇公路先生八十寿序》:“唐宋以诗赋取士,其时甲赋律诗,当不减近日时文之汗牛充栋,今已化为野马尘埃,不知焉往。”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指浮游的云气。尘埃:尘土。指飘移不定的云烟尘埃。语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成玄英疏:“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扬土曰尘,尘之细者曰埃。”比喻容易消散或纷乱无定的事物。清.黄宗羲《仇公路先生八十寿序》:“唐宋以诗赋取士,其时甲赋律诗,当不减近日时文之汗牛充栋,今已化为野马尘埃,不知焉往。” 并列 野马,指野外蒸腾的小气。一说,野马即尘埃。野外的水蒸气与尘埃。一说,泛指尘埃。语出《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气相吹也。”南朝梁·虞羲《赠何郎》:“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用于气象方面。也作“尘埃野马”。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 界限,范围:分~。视~。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灰尘:尘~。 公制长度单位,一万万分之一厘米,常用以表示光波的波长及其他微小长度。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𠀤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又《韻會》朴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 《註》野司𡨥,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猪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𠀤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又《韻補》叶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又叶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叶常御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尘』《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 《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𠀤音𨻰。埃也。 《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 《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 《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 《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 《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又明窻塵,丹砂,藥名。 《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 《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又姓,見《統譜》。 又叶直連切,音廛。 《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埃』《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開切,音哀。 《說文》塵也。凡風起而揚沙皆曰埃。 《前漢·景十三王傳》杳冥晝昏,塵埃抪覆。 《後漢·逸民傳》蟬脫囂埃之中。 又叶於支切,音醫。 《楚辭·漁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與上衣叶。 《朱子註》塵埃,史作溫蠖。溫蠖猶惛憒。若从史則白叶蒲各切,蠖于郭切,二字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