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 shí sī zhú
成语注音 ㄐ一ㄣ ㄕˊ ㄙ ㄓㄨˊ
成语简拼 jss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金石絲竹
成语英文 all kinds of musi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成语示例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成语典故

金石:指钟磬类乐器。丝竹:指琴箫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指各种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东周列国志》六八回:“预选楚中美童,年二十以内者,装束鲜丽,略如妇人,手捧雕盘玉斝,唱郢歌劝酒,金石丝竹,纷然响和。” 并列 钟磬、琴瑟箫笛等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乐音。《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乐者德之华也,~乐之器也。”△多用于指称各种乐器或乐音。→哀丝豪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基~。挥~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金』

《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𠀤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石』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竹』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竺。 《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 《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 《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 《詩·衞風》綠竹猗猗。 《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 《釋名》竹曰个。 《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又八音之一。 《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𠣻竹。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 《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 《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又竹𥳑。 《左傳註》造𠛬書于竹𥳑。  又竹帛。 《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又竹花,竹實。 《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 《本草》竹花一名草華。 《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 《註》練實,竹實也。  又竹醉日。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 《又》沛郡有竹縣。 《註》今竹邑。 《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 《又》零陵郡竹山縣。 《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 《穆天子傳》我徂黃竹。 《零陵記》桂竹之野。 《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 《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又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又姓。 《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又草名。 《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 《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又木名。 《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又花藥名。 《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又菜名。 《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 《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又䑕名。 《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又魚名。 《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又酒名。 《張協·七命》豫北竹葉。 《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又《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又與屬玉之屬通,鴨也。 《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又叶職律切。 《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