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轮皇帝


   金轮圣神皇帝 的略称。指 唐 武则天 。 赵朴初 《读<骆宾王集>》诗“ 则天 才调古无伦,文事无惭号转轮”自注:“ 则天 ( 武则天 )引佛经‘转轮圣王’之説,号 金轮皇帝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 lún huáng dì
成语简拼 jlhd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金轮圣神皇帝 的略称。指 唐 武则天 。 赵朴初 《读<骆宾王集>》诗“ 则天 才调古无伦,文事无惭号转轮”自注:“ 则天 ( 武则天 )引佛经‘转轮圣王’之説,号 金轮皇帝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基~。挥~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子。车~。~胎。 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齿~儿。 指“轮船”:江~。拖~。 像车轮的:日~。月~(指圆月)。年~。 依次更替:~班。~训。~休。~作。 转动:间或一~。 量词:一~红日。头~影院。他比我大一~。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帝。~后。~宫。~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权。 大:~~巨著。冠冕堂~。 对先代的敬称:~考(对亡父的尊称)。 古同“遑”,闲遐。 古同“惶”,恐惧。 姓。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 君主:~王。皇~。称~。~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金』

《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𠀤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 《說文》大也。 《風俗通》天也。 《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湯誥》惟皇上帝。 《傳》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 《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 《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稱。 《爾雅·釋詁》君也。 《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 《書·呂𠛬》皇帝淸問下民。 《詩·大雅》皇王維辟。 《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 《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 《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 《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 《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又《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 《註》玉皇,天帝聖號。  又《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又《博雅》美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又《爾雅·釋言》皇正也。 《詩·豳風》四國是皇。  又莊盛也。 《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又美盛貌。 《詩·大雅》穆穆皇皇。  又猶煌煌也。 《詩·小雅》皇皇者華。 《爾雅·釋言》皇,華也。 《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又猶熒熒也。 《揚子·太𤣥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又猶栖栖也。 《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又於皇,歎美辭。 《詩·周頌》於皇來牟。 《註》於,音烏。  又聿皇,疾貌。 《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又遹皇,往來貌。 《張衡·思𤣥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又冠名。上畫羽飾也。 《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又屏風名。王坐所置也。 《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又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 《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註》皇或爲䍿。  又鳳皇,靈鳥也。 《書·益稷》鳳皇來儀。 《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 《集韻》亦作䳨。  又《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又《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又《埤雅》驪馬黃白曰皇。 《詩·豳風》皇駁其馬。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又國皇星,大而赤。  又餘皇,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又矞皇,神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 《史記》作潏湟。  又冢前闕曰皇。 《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又寢門闕曰皇。 《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又室無四壁曰皇。 《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 《博雅》作堭,非。  又㵎名。 《詩·大雅》夾其皇㵎。  又山水名。 《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又地名。 《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又姓。 《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又皇甫,複姓。  又《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又與遑偟徨𠀤通。 《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 《詩·小雅》作遑。 《爾雅·釋訓》作偟,暇也。 《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 《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又《正韻》戸廣切,黃上聲。 《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又《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又《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 《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 《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 《詩·魯頌》烝烝皇皇。 《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 《說文》本从自,始也。 《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帝』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𠀤音諦。 《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爾雅·釋詁》君也。 《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 《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 《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 《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又諡法。 《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 《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又五帝,神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 《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 《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 《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 《又》大角者,天王帝廷。 《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 《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 《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