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芥之契


   同“针芥相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 jiè zhī qì
成语注音 ㄓㄣ ㄐ一ㄝˋ ㄓ ㄑ一ˋ
成语简拼 zjz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針芥之契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针芥相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成语典故

同“针芥相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见“针芥相投”。张中行《负暄续话》:“我一口气地读完全书十七篇,感觉到难怪张老那么欣赏这本书,除了原本英文的优点我不知道外,作者那种敏锐的观察,轻松的刻画,冷隽的措词,都和张老的散文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线。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 用针扎治病:~灸。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头。

〔~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黄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称“芥末”,作调味品。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如“雪里蕻”);茎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头菜”)。 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草~。纤~。~舟。

〔~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可食。亦作“盖菜”。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

古同“锲”,用刀子刻。

古人名,中国商朝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芥』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 《說文》菜也。 《禮·內則》秋用芥。 《儀禮·公食大夫禮》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醬、魚膾。 《註》芥醬,芥實醬也。 《揚子·方言》蘴蕘,趙、魏之閒謂之大芥,其小者謂之辛芥,或謂之幽芥。 《爾雅翼》芥似菘而有毛,極辛苦。 《續博物志》食芥墮淚。  又草芥。 《揚子·方言》自淮以西,或曰草,或曰芥。  又纖芥,細微貌。 《繁露·王道篇》《春秋》記纖芥之失。  又蔕芥,見蔕字註。  又《集韻》訖黠切,音戛。小草。  又叶居吏切,音記。 《王粲·浮淮賦》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兹威以赫怒,淸海隅之舞芥。 《直音》作芥。芥从艸作。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契』

《廣韻》苦計切《集韻》《韻會》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栔。約也。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禮·曲禮》獻粟者執右契。 《註》兩書一契,同而別之。  又合也。 《周禮·天官》宰夫掌官契以治藏。 《前漢·高帝紀》帝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 《唐書·𤣥宗紀》木契銅魚起兵。  又神合也。 《神仙傳》魏伯陽作參同契二卷。  又憂苦也。 《詩·小雅》契契寤歎。  又灼龜具。 《詩·大雅》爰契我龜。 《註》契,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  又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馬不契需。 《註》契,怯。需,懦也。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同𥜽,高辛氏子,舜五臣之一,商之祖也。 《書·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別作偰𥜽。  又《廣韻》苦結切《集韻》《韻會》《正韻》詰結切。𠀤同挈,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又疎闊也。 《前漢·范丹傳》行路急卒,非𨻰契闊之所。  又刻也。 《呂覽》契舟求劒。與鍥通。  又絕也,缺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陛下謙讓而弗發,契三神之歡。 《註》三神,上帝,泰山,梁父。 《前漢·毋將隆傳》契國威器。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契丹,國號。宋爲南朝,契丹北朝,後攺號遼。  又訖黠切,音拮。戲也。  又叶似入切,音習。 《禰衡顏子𥓓》知微知章,聞一覺十用舍行藏,與聖合契。从丯从刀从大。俗作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