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铜山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ě bì tóng shān
成语注音 ㄊ一ㄝˇ ㄅ一ˋ ㄊㄨㄥˊ ㄕㄢ
成语简拼 tbt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鐵壁銅山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成语典故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清 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剌剌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并列 比喻难以摧毁的坚强可靠的势力。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多用于情状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墙:四~。~报。~画。~挂。~毯。~橱。~灯。铜墙铁~。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肠~。 陡削的山崖:峭~。~立。 军营的围墙:~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壁』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𠀤音繴。 《說文》垣也。 《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 《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 《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又軍壘。 《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 《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又赤壁,在蒲圻。 《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 《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蓋傳疑也。  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 《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 《江淹詩》緬映石壁素。 《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 本作壁,十四畫。說文、經史皆同。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壁字从𨐌作。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