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臭薰天


   铜臭:铜钱的臭味。形容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指贿赂公行,风气败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óng chòu xūn tiān
成语注音 ㄊㄨㄥˊ ㄔㄡˋ ㄒㄨㄣ ㄊ一ㄢ
成语简拼 tcxt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銅臭薰天
成语英文 be filled with filthy commercial air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铜臭:铜钱的臭味。形容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指贿赂公行,风气败坏。


成语示例


一座北京城闹得~,令人不可向迩。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二○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行》:“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薰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成语典故

铜臭:指铜钱的气味。形容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的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后汉书.崔寔传》记载,崔烈以钱五百万买得司徒(主管教化的官),“论者嫌其铜臭”。《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一章:“直系公开贿选总统,摄政内阁公开进行交易……一时铜臭薰天,通国皆知。”又有【铜臭薰人】。《歧路灯》第七十六回:“兼且铜臭薰人,恐四邻不依闹出事来。我万万不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味儿。~氧。恶~。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烨然若神人”。 惹人厌恶的:~钱。~美。~架子。~名远扬。 狠狠地:~骂一通。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火。

气味的总称:无声无~。 同“嗅”。

同“熏”。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莸不同器(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物里,喻好和坏不能共存。亦称“薰莸异器”)。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臭』

《廣韻》《集韻》《韻會》𠀤尺救切,抽去聲。 《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故从犬。 《徐鍇曰》以鼻知臭,故从自。 《廣韻》凡氣之總名。 《易·說卦》巽爲臭。 《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禮·月令》其臭羶。 《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又香也。 《易·繫辭》其臭如蘭。 《詩·大雅》胡臭亶時。 《禮·內則》衿纓佩容臭。 《註》容臭,香物也。 《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又惡氣。與香臭別。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 《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又《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註》言同類。  又敗也。 《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 《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又《揚子·太𤣥經》赤臭播關。 《註》赤臭,惡人也。  又《韻會》《正韻》𠀤許救切,音齅。與齅嗅𠀤通。 《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 《又》三臭之不食。 《註》謂歆其氣也。  又《韻補》叶初尤切,音篘。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叶下孚。孚音浮。  又叶丑鳩切,音抽。 《左傳·僖四年》卜𧪬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勲。 《說文》香草也。 《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 《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 《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  又《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又灼也。 《易·艮卦》厲薰心。 《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 《註》皆旱熱薰炙人。  又與獯通。 《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  又與勳通。 《漢·夏承碑》策薰著于王室。  又《韻補》音萱。 《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  又許運切,音訓。義同。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