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字觱栗


   簧管乐器觱栗的一种。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宋史·乐志十七》:“东西班乐,亦 太平兴国 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栗、小笛、小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n zì bì lì
成语简拼 yzbl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簧管乐器觱栗的一种。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宋史·乐志十七》:“东西班乐,亦 太平兴国 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栗、小笛、小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 书法的作品:~画。~幅。 字的音:~正腔圆。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 合同,契约:~据。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篥〕古代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亦作“觱栗”。 〔~发〕风寒冷。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 坚实:“缜密以~”。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字』

《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𠀤音自。 《說文》乳也。  又愛也。 《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 《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 《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又名字。 《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 《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又》女子許嫁筓而字。 《註》亦成人之道也。  又女許嫁曰字。 《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 《史記·平準書》乗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  又姓。 《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諤。

『觱』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 《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俗作篳篥。  又觱發,風寒也。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 《說文》作滭冹。  又觱沸,泉湧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玉篇》或作滭。  又《廣韻》《集韻》𠀤王勿切,音䬑。亦羌人吹角。 《說文》本作𧥑。 《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从角。𢨋,古誖字,諧聲。然今時惟知觱矣。《說文》冹,一之日㓖冹。

『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質切,音慄。 《說文》作㮚,从木。其實下垂,故从𠧪。 《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又堅木也。 《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謹敬也。 《書·舜典》寬而栗。  又堅也。 《禮·聘儀》縝密以栗。  又威嚴也。 《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又百穀實不秕謂之栗。 《詩·大雅》實穎實栗。  又栗烈,風寒也。 《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又蹙也,謂越等。 《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又表道樹曰行栗。 《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又觱栗。 《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又菱曰水栗。 《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又《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又姓。 《風俗通》燕將栗腹。  又《集韻》《正韻》𠀤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 《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又叶力蘖切,音勒。 《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𠧪部,今倂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質切,音栗。 《爾雅·釋詁》懼也。 《增韻》竦縮也。 《書·大禹謨》夔夔齊慄。 《太公·金匱》禹居人上,慄慄如不滿日。  又憭慄,懰慄,悽愴貌。 《楚辭·九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 《漢武帝·李夫人賦》懰慄不言。通作栗。  又叶力結切,音烈。 《古詩》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