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周纳


   锻炼:锤炼;周纳:罗织。指罗织罪名,设法使之周密而无遗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àn liàn zhōu nà
成语简拼 dlzn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锻炼:锤炼;周纳:罗织。指罗织罪名,设法使之周密而无遗漏。


成语示例


夫锻炼周纳以入人罪,亦复何所不可,若以之论诗,则入魔道矣。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陆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成语典故

锻炼: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像冶金那样锤炼得坚实不可动摇。周纳:周,同“绸”,缝织;纳,刺绣。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像织绣那样细针密线地弥缝得无隙可寻。指旧时酷吏费尽心力罗织罪状,加害于人。语本《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纳)之”。(上奏畏却:报告给皇帝,怕因罪小而批不准。)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夫锻炼周内(纳)以入人罪,亦复何所不可,若以之论诗,则入魔道矣。”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加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的。”也作【锻炼罗织】。鲁迅《端午节》:“准此,可见如果将‘差不多说’锻炼罗织起来,自然也可以判作一种挟带私心的不平,但总不能说是专为自己做官的辩解。” 其他 周,同“绸”,缝织。纳,刺绣。指酷吏费尽心力罗织罪状,加害好人。语本《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纳)之。”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加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的。’”※周,不读作zhōu。△贬义。多用于阴谋方面。也作“锻炼罗织”、“锻炼周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钢。~焦。~油。~乳。~狱。锤~。 用心琢磨使精练:~字。~句。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①环绕;②周到)。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给,接济:~济。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周』

《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州。 《廣韻》徧也。 《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又至也。 《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傳》周,至也。  又忠信也。 《書·太甲》自周有終。 《傳》用忠信有終也。 《詩·小雅》行歸于周。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又終也。 《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 《註》周,猶終竟也。  又《說文》密也。 《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又曲也。 《詩·唐風》生于道周。 《傳》周,曲也。  又《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又《廣韻》備也。 《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 《註》晉灼曰: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  又《廣韻》周帀也。 《前漢·劉向傳》周回五里有餘。 《韻會》俗作週,非。  又鳥名。 《爾雅·釋鳥》巂周。 《疏》今謂之子規。  又《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一作翢。  又不周,山名,在崑崙。 《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又風名。 《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又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又姓。 《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又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又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又與賙通。 《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 《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又叶市朱切,音殊。 《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字彙補》古文周字。註詳口部五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