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èn yáng zhī mǎ
成语注音 ㄨㄣˋ 一ㄤˊ ㄓ ㄇㄚˇ
成语简拼 wyzm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問羊知馬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示例


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问羊知马,钩距兼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成语典故

源见“钩距”。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南朝 陈 徐陵《晋陵太守王厉德政碑》:“五鸡二彘,勤恤有方;问羊知马,钩距兼设。” 并列 比喻从比较中得以明白事实的真相。语本《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没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巳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厉德政碑》:“~,钩距兼设。”△描写从旁推究,了解情况。→由此及彼以此类推。也作“问牛知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古同“智”,智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羊』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

『知』

《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 《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增韻》喩也。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 《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 《註》相親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易·繫辭》乾知大始。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 《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正韻》知意切。𠀤與智同。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