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芽遏萌


   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áng yá è méng
成语注音 ㄈㄤˊ 一ㄚˊ ㄜˋ ㄇㄥˊ
成语简拼 fye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 吴主五子传 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成语典故

遏:阻止,抑止。谓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范和抑止。《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并列 在错误或坏事刚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范。《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虑于千载。”△多用于防备方面。→防微虑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守卫:~守。边~。海~。 堤坝:~堤。“以~止水”。 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嫩~。幼~。萌~。豆~。 形状像芽的东西:肉~(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银矿苗)。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 古同“害”:“无~尔躬”。

植物的芽:~蘖。 发芽,开始发生:~生。~发。~芽。~动。故态复~。 古同“氓1”。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方切,音房。 《說文》隄也。 《玉篇》鄣也。 《廣韻》防禦也。 《爾雅·釋地》墳,大防。 《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 《註》防,隄也。 《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 《註》防爲田之大限。 《孟子》無曲防。 《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 《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 《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 《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 《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 《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 《註》淸防,屛風也。  又𨻰邑名。 《詩·𨻰風》防有鵲巢。 《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又《隱十年》取防。 《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 《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 《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 《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 《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 《註》孟康曰:本房子國。  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  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𨹛。 《玉篇》或作坊。 《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 《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傳》防,比也。 《箋》猶當也。 《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 《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 《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𠀤坊去聲。 《廣韻》守禦也。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 《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

『芽』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衙。 《說文》萌芽也。 《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 《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 《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 《參同契》隂陽之始,𤣥合黃芽。  又《韻補》牛何切,音俄。 《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 《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 《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

『遏』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𠀤音閼。 《爾雅·釋詁》遏,止也。 《註》以逆相止曰遏。 《廣韻》絕也。 《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 《書·武成》以遏亂略。 《註》遏,絕亂謀也。  又《爾雅·釋詁》逮也。 《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又與按通。 《詩·大雅》以按徂旅。 《孟子》作遏。  又叶許竭切,音歇。通作曷。 《詩·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 《註》曷、遏通。  又叶于歇切,音謁。 《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萌』

《唐韻》莫耕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氓。 《說文》草芽也。  又《韻會》菜始生也。 《博雅》始也。  又不動貌。 《莊子·應帝王》鄕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又耕亦曰萌。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 《註》謂耕反其萌芽。  又姓。 《正字通》五代蜀裨將萌慮。  又葭萌,地名。 《史記·貨殖傳註》屬廣漢,今利州縣。  又通氓。 《管子·山國軌》謂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幣于子者若干。 《註》萌,民也。 《戰國策》施及萌隷。  又同蕄。 《爾雅·釋訓》存存、萌萌,在也。  又《唐韻古音》讀芒。 《揚雄·幽州牧箴》義兵涉漠,偃我邊萌。叶下康韻。  又義與芒通。 《禮·月令》句者畢出,萌者盡達。 《管子·五行篇》艸木區萌。區萌卽句芒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又眉兵切,音明。蕨萌,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