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服微行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n fú wēi xíng
成语注音 一ㄣ ㄈㄨˊ ㄨㄟ ㄒ一ㄥˊ
成语简拼 yfwx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陰服微行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偏正 阴服,微服。指旧时帝王、官吏为了隐藏自己的身分改穿平民的服装。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官吏,穿便衣进行民访。《南史·豫章王综传》:“常~,著乌丝布帽,夜出,无有期度。”△旧用于帝王、官吏。→微服私行 ?招摇过市 衣锦昼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衣裳:~装。制~。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务。~刑。~兵役。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水土。 吃(药):内~。 乘,用:~牛乘(chéng )马。 姓。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药。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 少;稍:稍~。~笑。~调(tiáo )。 衰落;低下:卑~。~贱。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 暗中察访:~行。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阴』

與隂同。見《字彙補》𨹉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於今切《正韻》於禽切,𠀤音音。 《說文》闇也。 《釋名》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 《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 《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𠛬,以定晏陰之所成。  又《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 《註》陰禮,婦人之禮。  又《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又《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 《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又陰晴。 《詩·邶風》曀曀其陰。 《又》以陰以雨。  又《說文》山之北也。 《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又《說文》水之南也。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 《註》介山在南。  又《玉篇》影也。 《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又《正字通》𥓓背曰陰。楊修解曹娥𥓓陰八字。  又《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 《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又《玉篇》默也。 《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又《詩·秦風》陰靷鋈續。 《傳》陰,揜軓也。 《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又地名。 《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又《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 《註》卽左傳下陰也。  又漢有兩陰山縣。 《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又山名。 《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𠀤河以東,屬之陰山。 《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又姓。 《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又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𥳑、陰姬,疑卽出於此。  又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又《正字通》男子勢曰陰。 《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又《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 《註》陰,鶴也。 《玉篇》今作隂。 《五音集韻》俗作𨹉。 《字彙》俗作阥。 《字彙補》亦作𨼖阴𣱙。  又《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 《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又《集韻》《韻會》𠀤於禁切,音蔭。 《集韻》瘞藏也。 《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 《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又《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 《箋》覆陰也。 《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又《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又叶於容切,音雍。 《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箋》凌陰,冰室。 《揚子·太𤣥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又叶於虔切,音煙。 《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又《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 《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

『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 《易·繫辭》服牛乗馬。 《疏》服用其牛。 《詩·鄭風》兩服上襄。 《箋》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 《易·訟卦》以訟受服。 《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弼成五服。 《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 《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 《註》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寤寐思服。 《傳》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 《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服之無斁。 《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昭哉嗣服。 《傳》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 《註》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 《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扶服救之。 《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 《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又《廣韻》細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 《註》骭,脚脛。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 《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