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陀药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百喻经》书末偈语:“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药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ā qié tuó yào
成语简拼 aqt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百喻经》书末偈语:“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药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谀逢迎。 凹曲处:山~。

〔~南香〕沉香。 〔~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指佛寺。

〔~倻〕朝鲜乐器名,有些像中国的筝。

〔~马射线〕即“丙种射线”,镭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山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何切,音娿。 《爾雅·釋地》大陵曰阿。 《玉篇》水岸也,邸也。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中阿,阿中也。  又《大雅》有卷者阿。  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 《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 《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 《書·太甲》不惠于阿衡。 《傳》阿,倚。衡,平。  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 《註》服虔云:乳母也。  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 《註》皆官名。  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 《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 《註》四阿,若今四柱。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 《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又《玉篇》比也,曲也。 《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 《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又《集韻》一曰慢應。  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 《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 《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 《註》東阿縣,繒帛所出。 《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又宮名。 《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 《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又太阿,劒名。 《戰國策》龍淵太阿。  又鬼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 《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又月御曰纖阿。 《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又陽阿,古名俳,善歌者。 《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又姓。 《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又《韻會小補》與呵通。 《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又《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 《詩·檜風》猗儺其枝。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猗,或作阿。  又《韻會小補》音屋。 《古詩》家中有阿誰。 《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又》阿妹聞𡛷來。 《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又《字彙補》阿葛切,音遏。 《釋典》有阿難。

『伽』

《廣韻》《集韻》《韻會》求迦切《正韻》具牙切,𠀤音茄。伽藍,神名。  又《梵書》那伽,龍也。竭伽,犀也。僧伽藍,衆園也。譯云園,取生植義,今浮屠所居是也。凡稱釋氏曰僧伽。  又《舊唐書·柳公綽傳》精釋典瑜伽,智度大論,皆再鈔。 《法苑珠林》有瑜伽論。  又《南方草木狀》术,西域謂之乞力伽。  又《酉陽雜俎》那伽花,狀如三脊,無葉,花色白,心黃,六瓣,出舶上。  又《本草》覆盆子,一名畢楞伽。  又伽那,象也。見《騈雅》。  又摩伽,異獸名。 《徐氏賓遠賦》獸則摩伽招賢。  又頻伽,人面鳥也。見《釋典》。  又《舊唐書·憲宗紀》元和十八年,訶陵國獻僧祇僮,頻伽鳥二枚。  又與茄同。 《揚雄·蜀都賦》盛冬育筍,舊菜增伽。 《章樵註》伽茄古字通。 《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 《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 《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 《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 《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 《王褒·僮約》別茄披蔥。 《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 《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 《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 《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 《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陀』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 《玉篇》陂陀,險阻也。 《爾雅·釋地註》陂陀,不平。 《博雅》陂陀,衺貌。 《玉篇》俗作陁。 《集韻》同岮。  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 《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又音遲。 《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 《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 《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 《集韻》本作阤。或作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