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湖禀量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ēi hú bǐng liáng
成语注音 ㄅㄟ ㄏㄨˊ ㄅ一ㄥˇ ㄌ一ㄤˊ
成语简拼 bhbl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陂湖稟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惟灵金石呈姿,陂湖禀量,伊彼昭代,生乎德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成语典故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因以“陂湖禀量”比喻度量宽广恢弘。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惟灵金石呈姿,陂湖禀量,伊彼昭代,生乎德明。” 偏正 比喻肚量极其宽广恢弘。语本《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惟灵金石呈姿,~,伊彼昭代,生乎德明。”△褒义。多用于肚量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池塘:~塘。~池。千顷之~。 水边,水岸:东海之~。 山坡,斜坡:“~南~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黄陂]地名,在湖北省武汉。

[陂陀](—tuó)倾斜不平。

陆地上聚积的大水:~泊。~泽。~滩。~荡。~光山色。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两~。~广。 指中国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笔。~绉。

承受,生成的:~性。~赋。 指下对上报告:~报。~复。回~。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布。用斗~米。车载斗~。~体温。 估量:思~。打~。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气~。胆~。度~。 数的多少:数~。质~。降雨~。限~供应。 估计,审度:~力。~入为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陂』

《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𥓓。 《說文》阪也。一曰池也。 《玉篇》澤鄣也。 《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 《書·禹貢》九澤旣陂。 《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 《註》畜水曰陂。  又地名。 《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 《註》展陂,許地。  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 《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  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  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洒路陂。 《註》路陂,路傍也。  又《集韻》或作波。 《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  又《灌夫傳》陂池田園。 《前漢書》𠀤作波。  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 《註》波讀爲陂。雷陂,陂名。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頹貌。  又《集韻》《韻會》𠀤滂禾切,音坡。 《集韻》與𨸭同。𨸭陀,不平也。 《爾雅·釋地》陂者曰阪。 《揚子·方言》陂,衺也,𨻰、楚、荆、揚曰陂。 《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 《玉篇》陂陀,靡迆也。 《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 《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𠀤音賁。 《玉篇》傾也,邪也。 《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 《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 《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

『湖』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 《說文》大陂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 《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又水名。 《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又州名。 《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禀』

《正字通》俗稟字。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 《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 《徐曰》公稟賜之也。 《廣韻》與也。 《增韻》供也,給也,受也。 《禮·中庸》旣稟稱事。 《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 《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 《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 《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 《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 《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量』

《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 《集韻》斗斛曰量。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 《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 《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 《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又限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 《疏》量,猶分限也。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釋文》量,音亮。  又音良。  又審也。 《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釋文》量,音亮。  又酒量。 《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 《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稱輕重也。 《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 《增韻》槪量多寡也。 《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又度長短也。 《周禮·夏官》量人。 《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 《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 《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釋文》量,音良。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𩯡,目若黃金,名曰吉量。 《註》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 《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