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坻之书


   汉 扬雄 在《解嘲》中有“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嚮若阺隤”语。 应劭 以为“阺隤”指 天水 陇氐 。故以“陇坻之书”借指《解嘲》,亦泛指 扬雄 的著作。《旧唐书·德宗纪论》:“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鑾,无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ǒng dǐ zhī shū
成语简拼 ldz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 扬雄 在《解嘲》中有“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嚮若阺隤”语。 应劭 以为“阺隤”指 天水 陇氐 。故以“陇坻之书”借指《解嘲》,亦泛指 扬雄 的著作。《旧唐书·德宗纪论》:“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鑾,无愧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中国甘肃省的别称。 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得~望蜀(喻人贪得无厌)。 古同“垄”,土埂。

高坡地:坂~。

水中的小块高地:~京(“京”,高丘,形容丰年堆积如山的谷物)。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坻』

《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 《爾雅·釋水》小渚曰沚,小沚曰坻。 《詩·秦風》宛在水中坻。  又水中高地也。 《詩·小雅》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左傳·昭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壷。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又《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止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論養龍官曰: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冺棄之,物乃坻伏。  又場也。 《揚子·方言》梁宋之閒,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  又《廣韻》《正韻》都禮切《集韻》典禮切,𠀤音此。隴阪。秦人謂坂曰坻。 《張衡·西京賦》坂坻嶻𡾹而成巘。 或作𡊆𡊇。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