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间


   田间小道和桑树之间。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况广庭大厦,又非陌上桑间,快敛羞容,上前相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ò shàng sāng jiān
成语简拼 mss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田间小道和桑树之间。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况广庭大厦,又非陌上桑间,快敛羞容,上前相见。”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源见“桑间濮上”。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明 杨珽《龙膏记.邂逅》:“况广庭大厦,又非陌上桑间,快敛羞容,上前相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阡~。~上。~头(路边)。~路(a.田间道路;b.指路上相见而不认识的人,如“视同~~”)。 生疏,不熟悉:~生。 市中街道:街~。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去,到:~街。 向前进:冲~去。 增加:~水。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拧紧发条:~弦。 登载,记:~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 姓。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拔去,除去:~苗。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陌』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𠀤音貊。 《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又市中街也。 《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又《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又姓。見《正字通》。  又《唐韻正》古音莫各反。 《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 《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 《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又借作百。 《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 《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 《正韻》亦作佰。

『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桑』

《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 《說文》蠶食葉。 《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 《典術》桑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愛蠶食也。 《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夏取桑柘之火。  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 《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又台桑,地名。啓所生處。 《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又空桑,山名。 《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又桑林,樂名。 《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又桑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又姓。 《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又複姓。桑丘、庚桑。𠭨,籀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