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服而囚


   脱去上衣,象囚犯那样,表示谢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g fú ér qiú
成语注音 ㄒ一ㄤˊ ㄈㄨˊ ㄦˊ ㄑ一ㄡˊ
成语简拼 xfeq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脱去上衣,象囚犯那样,表示谢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下落,落下:下~。~旨。~临。~旗。空~。 减低,贬抑:~低。~价。~职。~解(jiě)。~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 姓。

投降,归顺:宁死不~。 降服,使驯服。~龙伏虎。

衣裳:~装。制~。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务。~刑。~兵役。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水土。 吃(药):内~。 乘,用:~牛乘(chéng )马。 姓。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药。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拘禁:~禁。~车。~牢。 被拘禁的人:~犯。~徒。死~。~首垢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降』

《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𠀤音缸。 《爾雅·釋詁》降,落也。 《禮·曲禮》羽鳥曰降。 《釋文》降,戸江反。  又《爾雅·釋言》降,下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 《又》北過降水。 《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又《玉篇》降,伏也。 《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又《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 《註》奎爲溝瀆,故爲降。 《疏》孫炎云:降,下也。 《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 《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 《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又《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又《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註》降,乎攻反。 《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又《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 《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又《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 《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 《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 《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又《天問》皆歸射𥷚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巷切,音絳。 《玉篇》下也,落也,歸也。 《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又叶胡郞切,音杭。 《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 《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又叶胡貢切,鴻去聲。 《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𢯱,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 《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又叶餘亮切,音漾。 《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𤍞,風與燈升降。  又叶覃韻。 《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 《易·繫辭》服牛乗馬。 《疏》服用其牛。 《詩·鄭風》兩服上襄。 《箋》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 《易·訟卦》以訟受服。 《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弼成五服。 《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 《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 《註》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寤寐思服。 《傳》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 《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服之無斁。 《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昭哉嗣服。 《傳》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 《註》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 《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扶服救之。 《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 《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囚』

《唐韻》似由切《集韻》《韻會》徐由切,𠀤音遒。 《說文》繫也。从人,在囗中。 《爾雅·釋言》拘也。 《風俗通》遒也。辭窮情得,以罪誅遒也。 《周禮·秋官·掌囚註》囚,拘也。主拘繫當𠛬殺者。  又《掌囚》掌守盜賊。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 《註》拲者,兩手共一木也。中罪不拲,手足各一木。下罪又去桎。  又罪人也。 《禮·月令》挺重囚,益其食。 《註》挺,拔出之意。重囚禁繫嚴密,故特加寬,益其食也。  又獄辭亦曰囚。 《書·康誥》丕蔽要囚。 《註》要囚,獄詞之要者。蔽,斷也,爲囚求生道也。  又《詩·魯頌》在泮獻囚。 《註》囚,所鹵䉟者。  又叶似魚切,音徐。 《王逸·九思》白龍兮見射,靈龜兮執拘。仲尼兮困阨,鄒衍兮幽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