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阻艰难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ǎn zǔ jiān nán
成语注音 ㄒ一ㄢˇ ㄗㄨˇ ㄐ一ㄢ ㄋㄢˊ
成语简拼 xzjn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險阻艱難
成语英文 dangers and difficulti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相公在外十余年,而复相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成语典故

并列 险阻,道路艰险。形容山川艰险梗阻。泛指各种困难。《左传·僖公十三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军得晋国,~备尝之矣。”△多用于碰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危险等。也作“艰难险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 存心狠毒:~毒。阴~。 几乎,差一点:~胜。~些。

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 拦挡:~挡。~隔。~拦。~力。~挠。梗~。劝~。~击。~抑。~滞。~难(nán)。~塞(sè)。 艰难:道~且长。

困难:~难。~辛。~险。~深。~涩(形容晦涩难懂的文词)。~贞(处境艰难而能忠贞不移)。~苦卓绝(艰苦程度超过一切,无可比拟)。 旧时指父母亲丧事:丁~。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阻』

《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𠀤音俎。 《說文》險也。 《廣韻》隔也。 《易·繫辭》德行恆𥳑以知阻。 《詩·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又《商頌》罙入其阻。 《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 《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 《集韻》同岨。  又《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爲險也。  又《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舜典》黎民阻饑。  又止也。 《讀書通》通作沮。 《詩·小雅》亂庶遄沮。 《禮·儒行》沮之以兵。 《正字通》𠀤與阻同。  又《左傳·隱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 《註》阻,恃也。 《史記·秦本紀》阻法度之威,以督責於下。  又《玉篇》疑也。  又《廣韻》憂也。  又與淹通。 《史記·魯世家》勤勞阻疾。 《註》徐廣曰:阻作淹。  又《廣韻》《集韻》𠀤莊助切,音詛。 《廣韻》馬阻蹄。 《集韻》行不正也。本作跙。亦作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