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让王》:“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所以之,是说要考虑施德施政的对象目的,也可以泛指行动的对象目的)与其所以为(所以为,是指自己的行动的方式方法手段等。这句是说行动之前,一定要考虑对象目的和方式方法,这两者一定要求得一致,方有成效,否则就会有所失误)。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见本书“隋侯珠”条)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即上文所以为)而所要者(即上文所以之)轻也。……” 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旷达自适的“出世”思想,因此,他认为为道的真谛在于治身,然后才是为国家,治天下。他反对世俗君子弃生以殉物,认为弃重从轻是可悲的,故以“隋珠弹雀”作为比喻,说明不可轻生以殉物的道理。 后因以“隋珠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南朝陈张正见《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睢阳。”即用其事。 主谓 用珍贵的明珠弹射小麻雀,比喻得不偿失。语本《庄子·让王》:“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知者不为。”明·张居正《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群虎捕羊,殊可笑也。”△贬义。多用于指责处理事情轻重倒置。→牛刀宰鸡 拳击蚂蚁。也作“随珠弹雀”。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 同“堕”,垂落。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盲(即“夜盲症”)。~斑。~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子〕即“雀斑”。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盲眼(即“雀(què )盲”)。家~。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𠀤音惰。 《說文》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又《玉篇》落也。 《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 《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又《玉篇》懈也。 又《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𠀤音妥。 《廣韻》裂肉也。 《集韻》埋祭餘也。 又《正韻》圜而長。 《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 《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形狹而長也。 《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 《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 《禮·器大夫士𢮁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又《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 《註》南北爲隋。隋,垂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隨。 《廣韻》國名。本作隨。 《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 《戰國策》寶珍隋珠。 又國號。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从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 《轉注古音》隋,古音妥。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又姓。 《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又《集韻》順裂肉也。 又《集韻》宣隹切,音綏。祭食也。或作挼。 又《集韻》《韻會》𠀤翾規切,音隓。義同。或作綏挼。 又一曰釁荐血。 《周禮·春官·大祝》隋釁。 《註》謂荐血也。 又《小祝》贊隋。 《註》尸之祭也。 《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又《晉語》隋其前言。 《註》隋,許規反。 又《集韻》土禾切,音詑。中高四下也。 又《集韻》呼恚切,音孈。 《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 《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康成曰:謂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 《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 《集韻》或作墮綏挼。 又《集韻》思累切,音髓。義同。
『珠』《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𠀤音朱。 《說文》蚌之隂精。春秋國語曰:珠以禦火災,是也。 《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𪔀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 《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稅珠,稅珠之次爲蔥珠。見續博物志。 《書·禹貢》淮夷𧓍珠曁魚。 《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又《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𩶯𩶆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 《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 《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 《註》珠澤在越巂。 《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 《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又連珠,文家篇名。 《傅𤣥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 《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又《韻補》叶音周。 《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雀』《唐韻》卽略切《集韻》《韻會》《正韻》卽約切,𠀤音爵。 《說文》依人小鳥也。从小,隹。讀與爵同。 《古今注》雀,一名家賔。 《埤雅》雀,物之淫者。 《詩·召南》誰謂雀無角。 《左傳·襄二十五年》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又《書·顧命》二人雀弁。 《傳》雀韋弁。 《疏》雀,言如雀頭色也。 又《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豻𧜀雀飾。 又《戰國策》雀立不轉。 《註》雀立,踊也。 又《揚子·方言》鸝黃,或謂之楚雀。 《爾雅·釋鳥》鵹黃,楚雀。 《註》卽倉庚也。 又《爾雅·釋鳥》鷣,負雀。 《註》鷣,鷂也。善捉雀,因名。 又《爾雅·釋鳥·桑鳸竊脂註》俗謂之靑雀。 又《爾雅·釋鳥·桃蟲鷦註》鷦𪃦,桃雀也。俗呼爲巧婦。 《疏》方言說,巧婦之名,自關而東謂之工爵,自關而西或謂之韈雀。 又《揚雄·羽獵賦》𤣥鸞,孔雀。 又《臨海異物志》南海有黃雀魚,六月化爲黃雀,十月入海爲魚。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 《註》卽燕麥也。 又朱雀,南方宿名。 《禮·曲禮》前朱雀而後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