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世沈浮


   犹言随俗沉浮。《三国志·蜀志·刘巴传》“问 巴 消息,称曰 刘君 子初 ,甚敬重焉”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 子初 随世沉浮,容悦 玄德 ,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uí shì shěn fú
成语简拼 sssf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随俗沉浮。《三国志·蜀志·刘巴传》“问 巴 消息,称曰 刘君 子初 ,甚敬重焉”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 子初 随世沉浮,容悦 玄德 ,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通“瀋”。汁:“为榆~”。 “瀋”的简化字。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简称。 姓。

同“沉”。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 表面的:~皮儿。~土。~雕。 空虚,不切实:~夸。~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 暂时的:~记。~支。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 超过,多余:人~于事。 呈现,涌现:~现。~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世』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勢。代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又《論語》必世而後仁。 《註》三十年爲一世。 《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 《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又與生同。 《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 《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 《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 《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𠀍。

『沈』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𠀤音霃。 《說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濁黕也。 《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 《前漢·𠛬法志》山川沈斥。 《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 《莊子·達生篇》沈有履。 《註》沈水,汚泥也。  又齊人謂湖曰沈。 《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 《詩·小雅》載沈載浮。 《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 《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以毒沈水也。 《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 《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又五齊之一。 《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 《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 《揚子·太𤣥經》九天,八爲沈天。  又水名。 《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 《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實沈,星次也。屬晉分。 《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又綠沈,畫工設色之名。 《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 《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 《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禁切,音鴆。亦沒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 《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註》沈如字,劉註直䕃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荏切,音審。古國名。 《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 《廣韻》出吳興。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又沈丘,縣名。 《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韻》《正韻》𠀤昌枕切,音瞫。與瀋同。汁也。 《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 《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又《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𠀤音覃。沈沈,宮室深邃貌。 《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應劭曰:沈,長含反。通作潭。亦作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枕切,音沈。 《說文》汁也。 《元結詩》煮鱖爲作瀋。  又《集韻》䲭禁切,審去聲。置水于器也。

『浮』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 《說文》氾也。 《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 《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 《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 《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 《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 《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 《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 《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 《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 《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 《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 《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 《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 《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 《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 《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