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高堙庳


   隳:毁坏;高:高处,指山陵;堙:堵塞;庳:低处,指池泽。铲去丘陵,填平池沼。指兴修水利,治理水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ī gāo yīn bì
成语简拼 hgyb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隳:毁坏;高:高处,指山陵;堙:堵塞;庳:低处,指池泽。铲去丘陵,填平池沼。指兴修水利,治理水土。


成语示例


农学遍行,或准古区田法,~,舄卤化为膏泽,然以气有舒惨,收获犹不可齐。 清·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下》:“昔共工欲壅防百川,隳高堙庳,以害天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毁坏;崩毁:“~人之城郭。”

古通“惰”,懒惰。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堵塞:~窒。~郁(闷塞,气郁结不畅)。 堆成的土山:距~(古代攻城时,积土为山,然后登堙观察城里敌情)。 古同“湮”,埋没。

低下:堕高堙~(削平高丘,填塞洼地)。 矮:宫室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隳』

《廣韻》許規切。俗隓字。 《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响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 《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 《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 《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 《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 《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 《文選》作隳。

『高』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

『堙』

《類篇》同垔,塞也。 《左傳·襄六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于堞。  又土山也。 《公羊傳·宣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乗堙而窺宋城。  又距堙,登城之具也。 《孫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 《註》謂踊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  又叶烏前切,音湮。 《陸機·弔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  又與陻通。互詳陻字註。

『庳』

《唐韻》便俾切,脾上聲。 《說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卑庳。  又《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卑。 《廣韻》庳下也。 《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 《揚子·法言》庳則儀秦。  又《玉篇》短也。 《周禮·地官》其民豐肉而庳。  又《集韻》毗至切,音䠋。有庳,國名。 《孟子》封之有庳。  又通作鼻。 《後漢·東平王蒼傳》昔象封有鼻。 《註》有鼻,國名。在今永州營道縣北。  又《集韻》頻彌切,音陴。鶉牝名。 《爾雅·釋鳥》鵪鶉,其雄鵲牝庳。  又與毗通。 《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 《註》庳讀曰毗。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