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见“雄材大略”。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王兄,你是~,真不忝提戈戡乱。”
阳性的,与“雌”相对:~性。~鸡。~狮。~蕊。~蜂。 强有力的:~壮。~健。~伟。~厚。~浑。~劲。~奇。~踞。~视。~姿。~心。~关。~图。~辩。~才大略。 强有力的人或国家:~杰(a.才能出众的人;b.才能出众)。~俊。英~。枭~。奸~。称~。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大:~大。~人。~力。~业。~岸。宏~。魁~。丰功~绩。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简~。粗~。~微。~有所闻。~知一二。 省去,简化:省~。忽~。其余从~。 简要的叙述:史~。要~。事~。 计谋:方~。策~。战~。 抢,掠夺:侵~。攻城~地。
《集韻》《韻會》𠀤胡弓切,音熊。 《說文》鳥父也。 《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詩·邶風》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又《集韻》牡也。 《詩·齊風》雄狐綏綏。○按詩衞風傳云: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 又《集韻》一曰武稱。 《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張良是英,韓信是雄。 又州名。 《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 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 又《廣韻》亦姓。舜友有雄陶。 《集韻》亦作𩿅。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
『略』《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𠀤音掠。 《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 《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 《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 《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 《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 《書·禹貢》嵎夷旣略。 《傳》用功少曰略。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 《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 《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 《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 《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 《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註》略,猶殺也。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 《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 《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註》略,取也。 《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註》略,總攝巡行之名。 又《宣十一年》略基趾。 《註》趾,城足。略,行也。 又界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註》略,界也。 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 《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傳》略,路也。 又犯也。 《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 《註》略,犯也。則法也。 又利也。 《詩·周頌》有略其耜。 《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 《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與掠同。 《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註》略,奪也。 《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 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 《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 《釋文》略,本或作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