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ōng róng huá guì
成语注音 ㄩㄥ ㄖㄨㄥˊ ㄏㄨㄚˊ ㄍㄨㄟˋ
成语简拼 yrh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雍容華貴
成语英文 have supreme elegance
成语日文 おっとりしていて美(うつく)し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这一戴上首饰,越觉她那张鹅蛋脸雍容华贵,绝不象摇船人家的女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成语典故

形容仪态从容大方,服饰华丽高贵。欧阳山《苦斗》四一:“……打扮得雍容华贵地出门去了。”李劼人《暴风雨前》二部八:“葛寰中随便把手举了举,心里自然而然就起了一个比较:郝又三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何以便那等雍容华贵?” 并列 大方文雅,高贵华丽。曹禺《王昭君》1幕:“姜夫人~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褒义。多用于形容贵族妇女的气质、姿容与服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和谐。 古同“壅”,遮蔽,壅塞。 古同“拥”,拥有。 〔~~〕a.鸟和鸣声,如“~~鸣雁”;b.乐声和谐,如“听庙中之~~”。 〔~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如“~~大雅”。 姓。

包含,盛(chéng):~器。~量(liàng )。~积。~纳。无地自~。 对人度量大:~忍。宽~。 让,允许:~让。不~人说话。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止。~颜。~光。~貌。仪~。军~。市~。阵~。姿~。 或许,也许:~或。 姓。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值得看重,重视:可~。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廱。 《玉篇》和也。 《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 《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 《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爲號。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 《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製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周禮·秋官·司寇》雍氏。 《註》謂隄防止水者也。 《釋文》雍,於勇反。  又《集韻》祐也。 《揚雄·甘泉賦》雍神休。 《註》晉灼曰:雍,祐也。師古曰:雍,聚也。雍讀曰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用切,音㙲。 《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 《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 《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 《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 《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容』

《廣韻》《集韻》《韻會》𠀤餘封切,音融。 《說文》盛也。从宀从谷。 《徐鉉曰》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 《增韻》受也,包函也。 《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 《書·君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註》謂包之也。  又《唐書·狄仁傑傳》婁公盛德,爲所包容久矣。  又儀容也。 《禮·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 《射義》試之於射宮,其容比於禮,其節比於樂。  又《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又從容,安也。 《書·君𨻰》從容以和。 《中庸》從容中道,聖人也。  又《爾雅·釋器》容謂之防。 《郭璞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所以容身防矢也。  又禮官曰容。 《禮·樂記》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註》容謂禮樂之官。使之檢視殷家禮樂之官,而復其位。 《前漢·儒林傳》徐生善爲容。是善禮樂者謂之容也。  又飛揚貌。 《楚辭·九章》紛容容之無經兮。  又《禮·內則》佩容臭。 《註》香物也。助爲形容之飾,猶後世香囊也。  又紗之輕者曰輕容。 《唐苑類》輕容,無花薄紗也。  又州名。古象郡地,唐置容州。  又姓。八凱仲容之後。 《禮記》有徐大夫容居。  又慕容,複姓。  又《集韻》尹竦切。與慫慂之慂同,勸也。  又《正字通》余壟切,音涌。 《前漢·郊祀歌》神之行,旌容容。  又與頌通。 《說文》貌也。从頁,公聲。 《徐曰》此儀容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後人因以爲歌頌字。 《前漢·惠帝紀》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繫。 《顏師古註》古頌與容同。 《𠛬法志註》頌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叶與章切,音陽。 《韓愈·獨孤申叔哀辭》如聞其聲,如見其容。嗚呼遠矣,何日而忘。  又《參同契》天道甚浩廣,太𤣥無形容。虛寂不可覩,匡郭以消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