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蚶镂蛤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iāo hān lòu gé
成语注音 ㄉ一ㄠ ㄏㄢ ㄌㄡˋ ㄍㄜˊ
成语简拼 dhlg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雕蚶鏤蛤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内典》言饭食之侈曰:“包凤烹龙,雕蚶镂蛤。”


成语典故

并列 饮食大者。《内典》:“炰凤烹龙,~。”△用于描写食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悍。一箭双~。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浮~。玉~。~版。~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镌。~塑。~虫小技。 有彩绘装饰的:~弓。~鞍。~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同“凋”。

〔~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雕刻:~花。~刻。~空。~骨铭心(喻感激或牢记不忘)。~月裁云(喻巧夺天工的制作)。~尘吹影(喻徒劳)。 可供刻镂用的刚坚的铁。 古同“漏”,孔穴。

〔~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蟆”读轻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雕』

《唐韻》都僚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𠀤音貂。 《說文》鷻也。从隹周聲。 《玉篇》鷲也。能食草。 《禽經》雕以周之。 《埤雅》雕,似鹰而大,黑色,俗呼皁雕。一名𪆃,其飛丄薄雲漢。今大雕翱翔水上,扇魚令出,沸波攫而食之。一名沸河。 《史記·李廣傳》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又《荀子·議兵篇》雕雕焉縣貴爵重賞於其前。 《註》雕雕,章明之貌。  又《爾雅·釋器》玉謂之雕。 《又》雕謂之琢。 《孟子》必使玉人雕琢之。 《埤雅》雕之義,出於雕鶚之雕,雕性刻制故也。  又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雕人。  又雕題,國名。 《禮·王制》雕題交阯。 《註》雕文,謂刻其肌,以丹靑涅之也。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又姓。 《前漢·武帝功臣表》臧馬康侯雕延年。  又複姓。 《論語》子使漆雕開仕。 《集韻》或作鵰。

『蚶』

《唐韻》呼談切《集韻》《韻會》呼甘切,𠀤音憨。 《爾雅·釋魚》魁陸。 《註》《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卽今之蚶也。 《郭璞·江賦》洪蚶專車。 《註》蚶則徑四尺,背似瓦壟有文。 《唐書·孔戣傳》明州歲貢淡菜、蚶蛤之屬。  又《集韻》沽三切,音甘。螺之小者。  又胡甘切,音函。義同。 或作蜬、魽。

『蛤』

《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𠀤音鴿。 《玉篇》蚌蛤也。 《禮·月令》雀入大水爲蛤。 《國語註》小曰蛤,大曰蜃。 《前漢·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註》似蚌而圓。 《大戴禮》蚌蛤龜珠,與月盈虧。  又魁蛤。 《韻會》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  又文蛤。 《夢溪筆談》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  又靈蛤。 《酉陽雜俎》仙藥有白水靈蛤。  又萬年蛤。 《飛燕外傳》眞臘夷獻萬年蛤。  又山蛤。 《本草》在山石中藏蟄,似蝦蟇而大,黃色,能吞氣飮風露。  又蝦蛤,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  又蛤魚,蛙名。 《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 《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  又蛤解。 《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詳蚧字註。  又蛤蜊,見蜊字註。 《韻會》作𧊧,从虫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