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


   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uě ní hóng zhǎo
成语注音 ㄒㄩㄝˇ ㄋ一ˊ ㄏㄨㄥˊ ㄓㄠˇ
成语正音 “爪”,不能读作“zhuǎ”。
成语简拼 xnhz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雪泥鴻爪
成语英文 the vestiges of past events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雪泥鸿爪,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清 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成语典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姓。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浆。~煤。~淖(泥污的洼地)。~泞。~洼。 像泥的东西:枣~。山药~。印~(盖图章用的印色)。蒜~。

涂抹:~墙。~缝儿(fèngr )。 固执,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守。

大雁:~雁。~毛。雪泥~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博。~图。~沟。~儒。~福。~运。~烈。 指书信:来~。 姓。

指甲或趾甲:趾端有~。 鸟兽的脚指:鹰~。~牙(喻党羽,狗腿子)。一鳞半~。 抓。

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鸡~子。狗~子。 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𠀤音㡜。 《說文》本作䨮。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

『泥』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𠀤音䛏。水名。 《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又潏水之別名。 《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又汚也。 《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衞邑也。 《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又泥陽,縣名。 《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又弱也。 《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 《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璽書者。 《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又靑泥,水名。 《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又坊名。 《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 《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國名。 《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泥泥,露濃貌。 《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又柔澤貌。 《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𦰫。  又《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𠀤尼去聲。滯也。 《論語》致遠恐泥。  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又亭名。 《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又與涅同。 《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 《註》泥音涅。

『爪』

《唐韻》《集韻》𠀤側絞切,音抓。 《說文》覆手曰爪。 《詩·小雅》祈父子王之爪牙。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廣韻》手足甲也。 《集韻》本作㕚。或作蚤搔。◎按韻會云:說文爪本爲抓爪之爪,非手足甲也。亦太迂泥,不可从。  又《集韻》《類篇》𠀤阻敎切,音笊。 《集韻》覆手取物。一曰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