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才扬己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ù cái yáng jǐ
成语注音 ㄌㄨˋ ㄘㄞˊ 一ㄤˊ ㄐ一ˇ
成语简拼 lcy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露才揚己
成语英文 be fond of showing off(be show off one's knowledg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既失博学知服之义,且开露才扬己之风,此学者之大病也。(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郑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成语典故

炫耀才能,故意表现自己。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宋.陆游《跋陈鲁公所草亲征诏》:“於呼!公之谦厚不伐,与露才扬己者,相去何啻千万哉!”梁启超《说动》:“陈言者,命之曰希望恩泽,程功者,命之曰露才扬己。”亦作“衒材扬已”。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街材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亦作“扬己露才”。《隋书.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蘖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 并列 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王逸《离骚叙》:“膺忠贞之质,体清清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而班固谓之~,竞于群小之中。”△贬义。多用于行为方面。→恃才扬己 恃才矜己 自恃其才 ?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也作“扬己露才”、“衔材扬己”、“露己扬才”、“炫材扬己”。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滋润:覆~万民。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露』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路。 《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 《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 《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 《白虎通》露者,霜之始。 《禮·月令》孟秋,白露降。 《詩·召南》厭浥行露。 《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 《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 《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 《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 《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 《集韻》彰也。 《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疏》露見而生。 《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 《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 《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 《註》露,羸也。 《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 《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 《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 《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 《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 《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 《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 《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 《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𠂹露,書法也。 《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𠂹。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 《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 《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魯語》以露堵父爲客。 《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才』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

『己』

《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紀。 《廣韻》身也。 《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 《書·大禹謨》舍己從人。 《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 《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 《詩·小雅》式夷式己。 《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 《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 《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 《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 《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 《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箋》顧昆吾,皆己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