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餐风宿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ù cān fēng sù
成语注音 ㄌㄨˋ ㄘㄢ ㄈㄥ ㄙㄨˋ
成语简拼 lcf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露飱風宿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成语典故

同“露宿风餐”。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三三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见“露宿风餐”。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33回:“沿途~,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滋润:覆~万民。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吃:~具。~厅。聚~。风~露宿。 饭食:早~。西~。 量词,指一顿饭:一日三~。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露~。~舍(shè)。~营。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儒。名~。 平素,素有的:~愿。~志。~疾。~敌。~心。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 姓。

夜:一~。两~。

星座: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露』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路。 《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 《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 《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 《白虎通》露者,霜之始。 《禮·月令》孟秋,白露降。 《詩·召南》厭浥行露。 《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 《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 《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 《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 《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 《集韻》彰也。 《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疏》露見而生。 《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 《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 《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 《註》露,羸也。 《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 《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 《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 《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 《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 《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 《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 《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 《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𠂹露,書法也。 《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𠂹。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 《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 《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魯語》以露堵父爲客。 《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宿』

《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𠀤音夙。 《說文》止也。 《玉篇》夜止也,住也。 《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 《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又《增韻》安也,守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 《註》宿,安也。  又《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又《廣韻》素也。 《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又《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又邑名。 《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又蒯瞶入宿。  又《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 《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又姓。 《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又通作夙,早也。 《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 《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又與肅同。 《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 《註》宿讀爲肅戒也。  又《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又去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 《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又叶相卽切,音息。 《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