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手


   指断案敏捷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ī lì shǒu
成语注音 ㄆ一 ㄌ一ˋ ㄕㄡˇ
成语简拼 pl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霹靂手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3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断案敏捷的人。


成语示例


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遇事颇神速。 明·于谦《昼夜昼夜长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裴凗传》:“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成语典故

霹雳,疾雷声。用来形容才思敏捷,决断迅速的人。出自唐裴琰之的事迹。裴琰之,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高宗永徽年间曾任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见他年轻,遂有轻视之心,故意把州中积年旧案数百件交给他来处理。没想到他挥笔断案,只用很短的时间便全部办完,而且判词劲妙。由是大为知名,号为“霹雳手”。后为永年令,有惠政。 【出典】: 《旧唐书》卷100《裴漼传》3128页:“先是,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崇义促琰之使断之,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例句】: 明·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析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雳〕响声极大的雷。 〔~雷〕即“霹雳”。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霹』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𠀤音澼。 《玉篇》霹靂。 《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註》雷之急擊者爲霹靂。 《疏》《說文》云震,劈歷振物者。疾雷一名霆霓,一名震。春秋震夷伯之廟,謂劈歷破之是也。霹靂,俗字也。 《埤雅》震又曰辟歷。辟,折也。所歷皆破折也。 《集韻》或作礔。  又《集韻》匹辟切,音闢。義同。 《韻會補》一曰雷神名。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