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得意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yún dé yì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ㄩㄣˊ ㄉㄜˊ 一ˋ
成语简拼 qyd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青雲得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成语示例


尼若牟~,做到教王的首相。 金庸《倚天屠龙记》三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词:“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风说长存。”


成语典故

见“青云得路”。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见识长存。”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 黑色:~布。~线。~衫。~衣。 喻年轻:~年。~春。~工。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料想,猜想:~料。~想。~外。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云』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 《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云。 《朱傳》云: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云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𨻰倉北坂。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 《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 《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云。 《說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里。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唐雲洪嗣。明雲衢,雲岫。  又叶于員切。 《𨻰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云。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𠀤音圓。 《說文》物數也。 《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 《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 《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 《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 《詩•商頌》景員維河。 《傳》員,均也。與幅隕同。  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廣韻》益也。 《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傳》員,益也。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 《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 《註》師古曰:員讀曰鄖。亦與云通。 《詩•鄭風》聊樂我員。 《釋文》員,本亦作云。 《商頌》景員維河。 《箋》員古文作云。 《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𠀤音筠。 《集韻》人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 《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

『得』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

『意』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𠀤音䔬。志之發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 《禮運》非意之也。 《註》意,心所無慮也。 《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 《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 《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 《論語》抑與之歟。 《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 《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 《賈誼·服賦》請對以意。 《史記》作臆。 《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