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脸獠牙


   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liǎn liáo yá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ㄌ一ㄢˇ ㄌ一ㄠˊ 一ㄚˊ
成语简拼 qlly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have fiendish features(with green face and ferocious fang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那真君抖搜精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


成语典故

同“青面獠牙”。《西游记》第六回:“那真君抖搜精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 见“青面獠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 黑色:~布。~线。~衫。~衣。 喻年轻:~年。~春。~工。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孔。~形(亦作“脸型”)。~色。~谱。 物体的前部:鞋~儿。门~儿。 体面,面子,颜面:~面。~皮。~软。丢~。赏~。

面貌凶恶:~面。~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 夜间打猎:“于是乃相与~于蕙圃”。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 特指象牙:~雕。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獠』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照切,音療。 《說文》本作𤢙,獵也。从犬,尞聲。  又《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廣韻》夜獵也。 《爾雅·釋天》宵田爲獠。 《註》今江東呼獵爲獠。或曰卽今夜獵載鑪照也。 《管子·四稱篇》獠獵畢弋。 《司馬相如·子虛賦》乃相與獠於蕙圃。 《集韻》或作䝤𤢸。  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皓切,𠀤音老。 《集韻》西南夷謂之獠。或作僚㺐。  又《廣韻》張絞切《集韻》《類篇》竹絞切,𠀤音杳。 《廣韻》本作䝤。 《集韻》或作㺐。互詳豸部䝤字註。

『牙』

《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芽。齒也。 《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 《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 《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 《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 《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 《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 《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 《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 《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 《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𠀤音訝。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 《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 《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𠀤通。 《詩·召南》吁嗟乎騶虞。 《山海經》《墨子》𠀤作騶吾。 《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 《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 《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