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谮庸回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g zèn yōng huí
成语注音 ㄐ一ㄥˋ ㄗㄣˋ ㄩㄥ ㄏㄨㄟˊ
成语简拼 jzyh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靖譖庸迴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靖谮庸回,削灭无类。宋 曾巩《韩琦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 文公十八年》:“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杜预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


成语典故

《左传.文公十八年》:“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杜预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靖:安于,惯于。谮:诬陷,中伤。庸:任用,信用。回:奸邪,奸佞。指惯听谗言,任用奸邪。《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宋.曾巩《韩琦制》:“靖谮庸回,削灭无类。” 见“静言庸违”。宋·曾巩《韩琦制》:“~,削灭无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平安,安静:~冥(幽深闲静)。~默。 平定,使秩序安定:绥~。~难(nàn )(平定叛乱)。 图谋,谋议:“实~夷我邦”。 恭敬:“士处~,敬老与贵,交不失礼。” 古同“静”,静止。 姓。

讒毀;誣陷。《説文•言部》:“譖,愬也。”

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细述。无~讳言。 岂,怎么:~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调。 功劳:~绩(功绩)。 古同“佣”,雇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郢切,音穽。 《說文》立淨也。  又一曰細貌。  又《玉篇》謀也。 《書·盤庚》自作弗靖。 《傳》靖,謀也。 《詩·小雅》靖共爾位。  又《周頌》日靖四方。  又《廣韻》思也。 《揚子·方言》靖,思也。東齊海岱之閒曰靖。  又《廣韻》理也。 《詩·小雅》俾予靖之。 《傳》靖,治也。 《左傳·僖九年》君務靖亂,毋勤于行。  又《廣韻》和也。 《韻會》安也。 《詩·周頌》肆其靖之。 《傳》靖,和也。 《箋》終能和安之。  又《諡法》柔德安衆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  又姓。 《廣韻》齊靖郭君之後。風俗通云:單靖公之後。  又通作淸。 《書·微子》自靖人自獻于先王。 《釋文》靖,馬本作淸。謂潔也。  又《韻會》《正韻》𠀤疾正切,穽去聲。義同。  又《正韻》足也。

『庸』

《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𠀤音容。 《說文》庸,用也。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傳》將登用之。 《莊子·齊物論》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 《傳》庸,功也。 《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 《註》安有功者。  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又《爾雅·釋詁》勞也。 《疏》謂勞苦。  又《釋訓》庸庸,勞也。 《疏》有功庸者皆勞也。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 《箋》庸,勞也。  又《廣韻》和也。 《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  又《集韻》愚也。 《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又豈也。 《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 《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又租庸賦法。 《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爲絹三尺,謂之庸。  又水庸。 《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註》水庸,溝也。 《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國名。 《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 《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又庸浦,地名。 《左傳·襄十三年》戰于庸浦。  又姓。 《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爲氏。 《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又與鄘通。 《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𨿅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又與墉通。 《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註》庸,城也。 《禮·王制》附于諸侯曰附庸。 《註》附庸,小城也。  又與傭通。 《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 《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 《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 《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與鏞通。 《詩·商頌》庸鼓有斁。 《傳》大鐘曰庸。  又叶于方切,音央。 《𨻰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